Ross抱怨GAP的時候是2004年,距離當時的CEO保羅·普萊斯勒(Paul Pressler)在2002年決定轉(zhuǎn)變?nèi)科放频脑O計路線才兩年,還看不出什么后果,但現(xiàn)在的GAP已經(jīng)有了大牌設計師們撐腰,陣容相當強盛:有法國制鞋大師Pierre Hardy設計的鞋,有Stella McCartney設計的童裝,最新一季的合作設計師則是大熱的華裔設計師Alexander Wang,他為GAP設計了一系列售價在100美元以下的服裝。
雖然GAP比過去任何時候都器重設計,但在和大牌合作這件事上卻不像同行們那樣大肆張揚。比起去年淮海中路H&M門口上千人徹夜排隊搶購Jimmy Choo的合作款女鞋,GAP的表現(xiàn)簡直低調(diào)得離譜:當它推出Pierre Hardy設計的女鞋系列時,沒有鞋盒,鞋子裝在透明塑膠袋里,只在燙底上印著Designer Collection,連大師的名字都沒提。
“我們不尋求那種第一天凌晨就有一千多個人排隊的后果。”楊得銘說,“通常我們和設計師簽約一年,不只是熱烈一下子而已,我們要做細水長流的生意!
更多設計細節(jié)暗藏在花費者未必能注意到的處所。貼心的細分尺碼一向是這個品牌的特點。就拿牛仔褲來說,在標簽上除了美版的8號、10號(分辨對應歐版的38號、40號)這樣的標號外,還有A、R、L三個字母,分辨對應較短、正常和偏長的褲腿長度,方便腰圍和臀圍一樣但身高比例不同的客人挑選到最符合自己身材的褲子。如果你到GAP的官網(wǎng)去看看,就會發(fā)明女裝部被分成了嬌小(Petite)和高大(Tall)兩個部分,即使是同一款服裝的同一個碼,嬌小型和高大型也會在大身、袖管、胯、襠等部位有不同的設計。
在中國,GAP打算進一步強調(diào)這種細分,他們安排了專門的團隊來研究和設計合適本地花費者的款型,針對東西部、南北方市場設計一些合適當?shù)厝松硇偷目钚。盼望這個例子不會冒犯到來自不同地區(qū)的讀者,但這樣說可能比較明白:同樣的身高低,重慶姑娘腰短腿長,而上海姑娘相對腰長腿短,所以長款T恤更合適在上海賣,而短款的則會在重慶更受歡迎。
這是一個價格敏感的市場,H&M把牛仔褲賣到99塊錢一條,優(yōu)衣庫的T恤很少超過100元,要打價格戰(zhàn)的話,留給GAP的空間已經(jīng)不大了。實際上,在歐美市場,GAP的價格要比另外那幾家稍高一些,尤其從2002年保羅·普萊斯勒把20美元以下的產(chǎn)品全線砍掉之后,GAP品牌的市場定位就有了一點奇妙的提升:它貌似仍然身處高街平價軍團中,價格卻越來越向J.Crew、Ralph Lauren以及GAP自己團體旗下主攻中高端商務路線的Banana Republic靠攏。而在日本和韓國市場,GAP的售價比歐美市場更高,幾乎從平民品牌變成了準大牌,通常一條牛仔褲要賣到100美元以上。
對于中國市場,GAP強調(diào)自己一向不走高毛利路線,又有30%的產(chǎn)品在中國生產(chǎn),按照“以成本來定零售價”的原則,定價不會太高。楊得銘告訴《第一財經(jīng)周刊》,雖然目前還沒有具體的定價,但在中國的售價應當不會和在美國的價格相差很多,比在日韓的便宜。另外,促銷也必定會有—那么多款服飾,每款又有比別家更多的尺碼,庫存必定很高,當需要為新款騰出倉儲空間的時候,舊款就會和國外一樣打折出售。
到底算不算貴,得由揣著錢包走進店里的那些人說了算。GAP產(chǎn)品系列周全,試圖取悅所有人,但這種想要照顧到花費者全家老小的定位也容易顯得廣泛而含混。好在這個問題與中國市場無關,在這里,花費者年紀被定位在25歲到35歲,也許會稍微高低浮動幾歲,但大體上還算明白。
對這群人來說,網(wǎng)絡購物和實體店購物一樣重要。在中國的第一批四家實體店裝修的時候,網(wǎng)絡銷售平臺也正在搭建,網(wǎng)店將在年底之前和實體店同時開張。在競爭者中,除了優(yōu)衣庫,其它幾家都還沒有鋪開網(wǎng)絡銷售,在市口和房租上占不到優(yōu)勢的GAP,顯然盼望在網(wǎng)店業(yè)務上有所作為—即使在實體店銷售額受到挫折的2008年,GAP的全球網(wǎng)絡銷售額也超過了10億美元。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