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訪專家/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yī)院南院區(qū)急診科主任 許子彬副教授
這幾天,廣州進入了入夏以來最大范疇的高溫氣象,酷暑之下,醫(yī)院收治的中暑病人大為增多。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yī)院南院區(qū)急診科主任許子彬副教授說,當氣溫高于32℃、濕度大于60%的時候,就要防備中暑了,戶外作業(yè)者、年老體弱者、有慢性血汗管、肝腎疾病等慢性病患者、產褥期婦女、肥胖者及暑假出游人群都是中暑的偏愛對象,尤要注意防暑降溫。此外,甲亢病人因為本身代謝亢進、產熱增加,如果不注意防暑降溫、把持病情,那么在暑天也容易產生中暑。
在高溫環(huán)境中,長時間工作或強體力勞動,又沒有充分的防暑降溫措施時,缺乏對高熱環(huán)境適應才能的人群,體溫調節(jié)中樞產生障礙,汗腺功效衰竭和水電解質喪失過多,人體就特別容易產生中暑。根據病情輕重可分為中暑預兆、輕度中暑和重度中暑。
中暑預兆:在高溫、通風不良的環(huán)境下,感到全身乏力、頭暈、胸悶、心悸、惡心、大汗、口干、四肢發(fā)麻。
【緊急處理】有中暑預兆者一般在補充水分或者轉移到陰涼通風的處所后,稍加休息,可以在短時間內恢復。
輕度中暑:如果未及時處理,中暑的癥狀進一步惡化,體溫升至38℃以上,呈現面色潮紅或蒼白、嘔吐,表情淡薄或躁動不安,皮膚干熱、皮膚彈性差,血壓降落、心率快等早期呼吸循環(huán)功效衰竭的表現,但沒有明顯的休克及暈厥。
【緊急處理】除了參考中暑預兆的處理外,有早期循環(huán)衰竭偏向的人,需要靜注糖鹽水補充血容量。
重度中暑:呈現昏厥、昏迷、痙攣、高熱及循環(huán)衰竭等。
【緊急處理】必須馬上送院治療,否則有生命危險。(張華 朱素穎)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