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個問題:項英是不是毛澤東的宿敵?早在江西蘇區(qū)的時候,項英、李立三、瞿秋白、博古先后主政政治、軍事;其中還包含劉安恭在軍事上的主政。而在以后的時代來看,以上幾位人物基礎沒有再活潑政治舞臺上了。恰恰是項英的固執(zhí)才導致了皖南事變的產(chǎn)生。項英剛愎自用,公開排擠葉挺,不聽勸告也是事實吧?
任何評論不能脫離當時的環(huán)境。
筆者認為:《西路悲歌》中作者關于毛澤東以西征為名借刀殺人的觀點是不正確的。
據(jù)《中國共產(chǎn)黨重大史實考證》記錄:1935年6月,紅一、紅四方面軍成功會合后,紅軍的力量得到了相當?shù)膹姶螅瑸榱舜蚱茢橙说淖方耍醒胗?935年6月26日在兩河口會議上決定:“集中主力向北進攻,在運動戰(zhàn)中消滅敵人,首先取得甘肅南部,以發(fā)明川陜甘根據(jù)地,使中國蘇維埃運動放在更鞏固更寬大地區(qū)的基礎上,以爭取中國西北各省以至全中國的成功。
在當時的會議中,中央在分析向西北進攻的特點時,依舊把接通同共產(chǎn)國際的接洽放在極為重要的地位上加以考慮。毛澤東特別強調(diào):這個地區(qū)蘇聯(lián)影響大,地理地位也靠近蘇聯(lián),政治上、物質(zhì)上都能得到國際的幫助。
從這一點來看,紅軍西征是兩河口會議的決定。而絕不是借刀殺人的詭計。從文獻材料來看,張國燾在兩河口會議上并沒有提出反對看法。
在張國燾和中央鬧決裂后,中央取得共產(chǎn)國際接洽的急切性更加突出。1935年9月12日,中央俄界會議上,毛澤東在報告中指出:中央保持過去持續(xù)向北的方針,但目前應經(jīng)過游擊戰(zhàn)斗打到蘇聯(lián)邊境去。
張聞天在發(fā)言中說,因為紅一、紅四方面軍的離開,我們力量削弱了。所以目前戰(zhàn)略方針,利用游擊戰(zhàn)斗來買通國際接洽。
由此可見,西征并非一個人的決定。這些都是有史料可查的。
同年9月下旬,中央派謝覺哉、毛澤民去新疆,建立交通站以恢復與共產(chǎn)國際的接洽。1935年初,中共駐共產(chǎn)國際代表團派遣閻紅彥回國,給中央送電碼本。
1936年春,華籍聯(lián)共黨員劉長勝也受共產(chǎn)國際的派別,攜帶電碼達到陜北。
彭德懷曾回想說:“如果沒有張國燾這個反革命搗亂,使四方面軍主力進到?jīng)鲋葸@個逝世胡同里,后又被馬步芳軍全部殲滅,把四方面軍主力兩萬多人送掉,由一、二、四方面軍還可以保存六七萬人”。
由此可見,西征固然是中央的決定,但造成失敗仍與張國燾本人有很大的關系。即是張國燾在部隊的影響力。電視劇中張國燾有這樣的句話:“三十萬中央紅軍還剩下一萬多人,老毛還擺出君臨天下的樣子。我有八萬人”。雖然是電視劇不能作為史料佐證,但從某些方面也反應出張國燾的心態(tài)。
為什么西征是紅四方面軍,而不是紅一、紅二方面軍呢?1、紅一、紅二方面軍建制不全,人數(shù)較少;而紅四方面軍建制較全,人數(shù)眾多。2、張國燾達到陜北后,將部隊遠遠的駐扎在一個處所,若不是林育英以共產(chǎn)國際的名義請求張國燾前來參加會議,張國燾仍對中央采用對峙的態(tài)度。
當然,西路軍失敗后一些將士是受到了一些不公平的待遇。從延安時代許世友對毛澤東發(fā)火這件事就可以看出端倪。再如西路軍失敗后,獨立團團長王泉媛討飯回到延安時,延安基本不接收。這些都是事實。但這些都是毛澤東所為嗎?不能這么說吧。如果真要這么說,那么紅軍長征的時候為什么會留下瞿秋白、何叔衡等幾位著名人物呢?這恐怕不是毛澤東借刀殺人吧?包含毛澤東本人也差點留下了。
如借刀殺人的觀點真的成立,后來逝世在軍閥盛世才屠刀下的陳潭秋、毛澤民不也是被借刀殺人了?
俗話說:虎毒不食子。何況是毛澤東自己的胞弟。
注:以上材料來自《中國共產(chǎn)黨重大史實考證》(第二卷)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