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時期是為一生的健康打基礎的關鍵階段。然而,本市有關部門對千名中小學生開展一項調查發(fā)現(xiàn),六成以上中小學生缺乏健康知識和健康的生活習慣,造成體質下降,嚴重的甚至出現(xiàn)疾病等健康問題。
目前青少年缺乏健康知識的情況比較普遍
,一些不健康的生活習慣正在逐漸威脅他們的健康。在飲食上不吃早餐、挑食偏食、愛吃高熱量的洋快餐、喝含糖量高的碳酸飲料等;不注意個人衛(wèi)生,經常熬夜,疲勞用眼,缺乏鍛煉;不順暢的人際關系、不能正確處理壓力和挫折使他們出現(xiàn)過度焦慮、強迫行為等情緒問題;缺乏安全自救常識和自我保護能力,青少年意外傷害事件居高不下。
調查發(fā)現(xiàn),青少年的健康問題與家長的養(yǎng)育方式密切相關。在很多家中的心目中,考試和分數依然是最高指揮棒。與健康相比,更多的家長更關注孩子每次考試的成績。一位初三年級的班主任告訴記者,現(xiàn)在家長強加給孩子的任務和壓力太重了:盲目給孩子課外報班,學生完成學校作業(yè)后家長還要額外“上量”,甚至孩子生病了,一打完針、吃完藥馬上就被趕回教室,不能因此耽誤學習。
對此教育專家指出,目前,在較重的課業(yè)負擔下,中小學生的絕大部分時間精力都投入學習,身體和心理健康被忽視,必然造成青少年健康狀況下降。
中小學都要開健康課
為了幫助中小學生樹立有益的健康行為和生活方式,糾正不良衛(wèi)生習慣,進一步提高自我保健和預防疾病的能力,市教委昨日下發(fā)《天津

市中小學健康教育教學指導綱要》,要求從2008年新學年開始,本市中小學所有年級都要開設健康課,并做到有計劃、有教材、有課時、有師資、有考核,通過系統(tǒng)的健康教育,使健康知識內化成學生的自覺行為。
《綱要》要求,中小學健康教育課要成為學校日常教育教學的組成部分,納入教學計劃。從小學一年級到高三都要開設健康課,其中初三、高三年級每學年8課時,其他年級每學年16課時。在教學內容和方式上,健康教育課將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以學生經常接觸和熟悉的學習、生活方式為重點,采取靈活多樣、學生易于理解和接受的授課方式,由淺入深普及衛(wèi)生知識。其中,小學階段從早晚洗臉,學會正確刷牙、掌握正確的讀寫姿勢等良好習慣養(yǎng)成入手,逐漸加入學會與同學交往,保護視力、注意用眼衛(wèi)生,有節(jié)制地看電視和使用電腦等內容。初中階段特別加強青春期心理、生理衛(wèi)生和倫理道德教育,并對毒品、艾滋并沉溺網絡的危害等進行宣傳教育。高中階段重點訓練學生克服環(huán)境適應障礙,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和進行正常的異性交往,正確處理各種挫折和心理矛盾,培養(yǎng)健康的審美觀,學會調整亞健康狀態(tài)的能力。
落實健康課 關鍵在課外
就市教委下發(fā)文件將健康教育課納入中小學教學計劃一事,記者昨天和今天上午采訪了多位市民。大多數被采訪者表示非常支持和欣喜,認為這樣能對未成年人進行更加有效的保護,為他們終身發(fā)展奠定基矗同時,不少人也對健康教育能否落在實處、迅速收到成效表示擔憂。
許多市民說,現(xiàn)在是老年人最注意健康,自覺地進行鍛煉和保健;中年人開始花錢去旅游、運動和健身;唯獨青少年,最應該注意身體時卻動得最少、體質最差。對青少年進行健康教育太有必要了,否則光有知識,身體不行,一樣什么也干不了。一位小學老師認為,健康教育能否收到成效關鍵看落實。目前,偏重智力培養(yǎng)的畸形人才觀依然流行,推行健康教育可能會遇到來自各方面的阻力,健康教育真正受到重視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一方面,健康教育課缺乏專業(yè)師資隊伍,課時可能被文化科目擠占;另一方面,家長健康知識相對匱乏,當學生在課堂上學到的健康知識與家長的觀念相沖突時,健康的習慣和生活方式很難得到實踐和鞏固。
教育專家周梅指出,青少年健康教育應得到社會各方面的關注和配合,學校開設健康課在這方面起了個好頭,但是能否真正讓孩子們受益關鍵還要看課外。專家呼吁,家長也要主動學習健康知識,轉變陳舊、錯誤的養(yǎng)育觀念,把注意力從分數轉到孩子的終身發(fā)展上來。社區(qū)應為青少年提供更多的活動場所和設施,組織孩子們進行健康小游戲、知識競賽等活動,讓孩子們動起來、陽光起來、健壯起來。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