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做可樂 你才有成為佳釀的資格
不做可樂,你才有成為佳釀的資格。
很偶爾,我知道一件流傳已久的謬誤:原來可樂最著名的玻璃瓶設計,居然不是如我一向以為,借鑒了少女的身材,而是以可可豆莢為原型,所以上面有深深的流線縱紋,是豆莢的筋絡。
但它的確像極了少女的身材:那豐乳肥臀,纖腰一握,正是一雙大手一把握滿的尺寸。到了大可樂瓶階段,可以混充啞鈴,是少女老成了大媽,胖得沒有了腰——還能依稀看出腰的舊影。
是否因此,可樂與女子有了隱秘的相似?
我時常在人頭潮涌的國貿,在擠得全無分寸的地鐵上,遇到那么多可樂女子:假睫毛、黑眼影、美瞳,是密密的玫瑰紗簾,朱麗葉的窗也透不出一線光;LV包、GUCCI包、PRADA包,有些正價有些山寨……只在一節(jié)車廂,我就看到了時下的所有流行。
熱也好,冷也好,都是沉著臉的冰美人兒。某一個匆匆的電話里,她們對家人說鄉(xiāng)音;放下電話,和同事朋友,開口卻帶臺灣腔。繁華街頭,車停車開,一波紅浪被推出去,一波涌進來。她們是海報一頁翻過去的女郎,眼影匯成潮,口紅卷成海。多么像貨架上浩浩蕩蕩一字擺開的可樂家族:便宜的、可口的、無所謂的消費品。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