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怕就越有事產(chǎn)生。一位張女士剛聽了產(chǎn)品介紹,就馬上答應要買,聲稱要推薦客戶給我。我當時心就有點虛,因為銀保產(chǎn)品有10天的遲疑期,我并沒有告訴她。一個月后,她帶著丈夫來找我扯皮,說被我騙了,堅決要退錢。當我表現(xiàn),錢可以取出來但1萬元就變成了4000多元時,張女士在銀行大廳鬧了起來。
公司不想把事鬧大,最后把錢全額退給了張女士,而我也被罰款以補償公司喪失。
還有一種情況更讓我膽戰(zhàn)心驚。有客戶到銀行存錢,銀行員工在柜臺上把保險直接賣給了他們,但保單接洽人卻寫的是我的接洽方法和名字,而我基本不知道他們銷售時是怎么跟客戶說的,做出了哪些承諾。
當看到有些市民拿著不多的積蓄來辦業(yè)務,看到客戶心滿意足離去的背影,聽到他們真摯的道謝,而全然不知手中的存單只是張保單時,我的良心不安起來。
今年4月,我終于決定離開這家保險公司,F(xiàn)在我找到了一份新工作,雖然薪水沒有以前高,但心里踏實。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