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地道的江南人,對于家鄉(xiāng)的一些傳統(tǒng)點心也十分喜歡,團子便是其中之一!
記得小時候,奶奶平時就常會做些團子來當早飯吃,青菜肉的,蘿卜絲肉的,豆沙的,芝麻的。一般咸味的就做成白色,而甜味的團子則做成綠色,綠色是和進了一種綠色的葉子,所以吃進嘴里滿口的清香。這也是我最喜歡吃豆沙團子的原因之一。到了過年,更是要做上好多的團子,因為團子寓意團團圓圓,是個好兆頭!大概團子也是因此而得名吧!蒸熟放涼的團子可以吃上一段時間,過年那段時間的早飯就全是它了!
團子看上去好像就是元宵或湯團的升級版,但其實還是有一些不同的。元宵一般是用水磨糯米粉做的,而我們傳統(tǒng)的團子卻是用普通的糯米粉做的,有時甚至會加些粘米粉,我們這邊叫做粳米粉,也就是普通大米磨成的粉!所以團子和元宵的口感也是截然不同的!元宵十分的軟糯細膩,而團子的口感更粗一些,也更有嚼勁些!
團子原先只是我們尋常百姓家的一道傳統(tǒng)小吃,而現(xiàn)在,團子已經成為我們這邊好多飯店的招牌菜了。家里吃團子,一般都是清水煮的。而飯店的團子卻是加了老鴨湯或骨湯什么的煮,口感和造型都使團子,由小家碧玉躍身成為大家閏秀了!在原料上也有所改進,加了一部分的水磨糯米粉,口感更軟糯,也更符合現(xiàn)在人們挑剔的口味了!
現(xiàn)在家里只有過年才會吃些團子,平常很少吃!偶爾做些來吃,伴著小時候的回憶,還是很香的!
1.美食材料:普通糯米粉,水磨糯米粉,青菜,肥瘦相間的豬肉(兩種米粉各半,也可根據口感添加,水磨糯米粉越多,口感越軟糯,也更黏牙)
2.青菜入開水鍋焯1分鐘左右
3.焯好的青菜用冷水沖一下,擠干水份,剁成菜末(過冷水可保持青菜的碧綠)
4.5.剁好的菜末再擠掉一些水份
6.豬肉洗凈瀝干水份,剁成肉末
7.8.肉末和菜末加鹽,糖,雞精,料酒,蔥姜水拌成團子餡(餡料不要太干,也不要太濕,太干影響最后的口感,太濕包的時候比較難包)
9.兩種糯米粉加適量開水,和成柔軟且不沾手的粉團(一定要用開水和,冷水不容易和成團,也比較容易開裂,粘性沒那么好。)
10.和好的粉團分成大小均勻的劑子
11.12.把劑子搓成圓形按扁,捏成碗狀,放入餡料,再用虎口慢慢收好并搓圓。(沒做和做好的團子都要用保膜蓋好防干裂)
13.做好的團子
14.事先煮好并調過味的骨湯煮開,下入團子,煮至團子浮起,再蓋鍋燜幾分鐘。(團子的餡和皮都是生的,不要急著出鍋。燜一會保證全熟)
幾種米粉的區(qū)別:
粘米粉:普通大米磨成的粉,也叫粳米粉,黏性不如糯米粉,適合作蒸的中式點心,如松糕、發(fā)糕等點心
糯米粉:糯米干磨成的粉,黏性比粘米粉好些,口感更糯些,適合做煎餅之類的
水磨糯米粉:通過水磨這種特殊工藝磨成的糯米粉,顆粒比普通糯米粉更細,口感也更軟糯,香滑,適合做元宵或湯團!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