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各地區(qū)高考體檢近日陸續(xù)結束。在今年體檢前,山東棗莊滕州市爆出“裸檢”質疑,而江蘇一些家長也擔心醫(yī)生要求孩子全裸體檢,心里很抗拒這種做法。(4月24日《新華日報》)。
有關高考裸檢的爭議,在每年高考之前都有一次高潮。也正是基于這項傳統(tǒng)的“逆潮流、失人性,眾抵觸”,廣東等省份也才率先取消了這項堅持了多年的“裸奔”體檢項目。而在江蘇省內,雖然南京、連云港等地還在繼續(xù)裸檢,但也有不少市已不再有此要求。對于這種全國不統(tǒng)一,乃至在一個省內都有不同版本的體檢制度,公眾尤其是考生及其家長迫切希望教育和衛(wèi)生等部門能夠及早明確,在全國統(tǒng)一取消,即使保留裸檢,那也該拿出足夠的依據,并交由公眾討論,廣泛征集意見后決定是否取消。
值得注意的是,我們在討論高考裸檢要還是不要時,往往側重于講保護學生的隱私,有意無意忽略了高考體檢本身的意義及目的。也許組織者會義正詞嚴地講,我們這是在為高校選擇健康的生源。這種觀點放在十年二十年前可能還適用,但放在當下的大時代背景下,則顯得十分的不合時宜,有蓄意破壞我們的人才培養(yǎng)機制何混淆社會對人才價值觀視聽之嫌,甚至就是借體檢之名打壓乃至剝奪公民正常接收高等教育的權利。
事實上,不管是正常的體檢,還是繼續(xù)進行裸檢,除特殊院;驅I(yè)外,都無法也不能將身體有疾患的學生剔除在外,反倒是因為習慣性傳統(tǒng)式的大規(guī)模體檢,不僅造成了醫(yī)療資源、社會資源、人力資源、財力資源的極大浪費,而且由于不夠人性化的體檢方式,頻頻侵犯學生的隱私,有辱學生的尊嚴。既然不能因此而挑選出身體不合格者不能參加高考和不被高校錄取,既然這已成形式大于效果的走過場,那為什么還要有名無實地頑固堅持呢?
還有一點也該正視,即隨著高考制度的逐步完善,今后全民教育的步伐將更不可能受身體因素的制約,公民享受正常受教育的權利,而這個權利絕不僅僅是九年制義務教育,應該包含高等院校教育。只要他的考分合格,只要他有能力在校學習,哪怕他就是殘疾人、艾滋病患者,有關方面也應創(chuàng)造條件讓他們享有受教育的權利,不設種種歧視性門檻,包括體檢等方式。否則,即構成間接性歧視,阻礙社會進步,妨礙公民教育,制造社會不公。
當然,我們提出取消高考體檢制度,并非是完全否定體檢的作用。除對特殊院校或專業(yè)可繼續(xù)保留部分體檢項目外,不妨對高考生,乃至更多的社會人群給予正常的、免費的、定期的健康檢查,并開展專業(yè)性的健康咨詢和服務,以此拉動全民健康運動的提質增效,但應強調這與選擇、淘汰體檢不合格者不能參加高考不能就讀高校無關。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