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9月14日上午10時45分,身高2.28米的中國籃球“第一巨人”、一代中鋒穆鐵柱因心臟病醫(yī)治無效辭世,享年59歲。讓人想起2007年6月23日18:30,一代笑星侯耀文先生因患心臟病,突然在家中離世,和穆鐵柱一樣,終年都是59歲。
我們在震驚之余,感到非常的惋惜。為什么這樣一個優(yōu)秀的笑星,就這樣突然的離開了我們?為什么他之前的體檢沒有能查出有心臟病?為什么現(xiàn)代科技如此發(fā)達,卻沒能拯救他的生命?為什么,為什么,太多的為什么,我們無法一一的回答。

也許,如果我們學一點中醫(yī)的望診,懂得一些最基本的中醫(yī)學知識,如果患者本人能聽從旁人的勸告,尤其是在自身的健康問題上,除了智商和情商以外,還多一點健商(HQ),那么我們可以完全不讓悲劇重演,讓我們喜歡的笑星長留人間。
可能很多朋友還記得當時有這么一篇文章,題為《從侯耀文之死聊到中醫(yī)的望診》,一位名叫“溪流525”的網(wǎng)友在和訊網(wǎng)的博客上撰文,認為侯耀文早逝是因為不看中醫(yī),盲目相信西醫(yī)造成的惡果。“溪流525”指出:“我們知道西醫(yī)一般檢查冠心病的手段最常用的就是心電圖,”但是,根據(jù) “某醫(yī)學雜志關于心電圖的論述”,“標準的安靜心電圖判定冠心病心肌缺血的敏感性及特異性均不高,大約1/3~1/2冠心病病人安靜心電圖是正常的,即使心絞痛發(fā)作時亦僅50%左右有心電圖ST-T的改變”。按照這一說法,大約1/3~1/2冠心病病人在心境平和的情況下,心電圖是診斷不出病情的。盡管西醫(yī)的冠狀動脈造影是診斷冠心病的最可信手段,被稱之為金標準,但因做一次就要花4000—5000元,而且不是無創(chuàng)的檢查,因此很少有病人會輕易做如此昂貴的檢查,因而難以廣泛應用。
那溪流525提出的冠狀動脈造影是個什么檢查手段呢?它為什么被稱為冠心病檢查的金標準呢?筆者不幸在2005年5月13日做過一次。當時由于我心絞痛,懷疑是心肌梗,所以,需要做冠脈造影以確診。冠脈造影是個什么東西呢?就是從人的動脈,手腕上的橈動脈radial artery ,或者是大腿根上的股動脈femoral artery處,用一根電視光纖導線穿入,運行到心臟的部位,通過監(jiān)視器,觀察心臟內(nèi)部的各個腔室,血管壁等狀況。主要看心臟周邊的冠狀動脈有無斑塊、狹窄、畸形等。如果一旦發(fā)生上述情況,就需要安裝支架。由于這種對冠心病的檢查,是所有西醫(yī)的檢測手段,包括CT、核磁等檢測儀器都無法準確做到的,因此,被稱為冠心病檢測的金標準。
我當時比較點背,先在手腕處插入,結果沒插進去,又改道從股動脈。結果白白浪費了一些器材。如果從醫(yī)生的角度來看,愿意從股動脈處插入,因為股動脈比較粗,便于插入。但為防止出血,病人做完檢查以后,需要用繃帶和沙袋壓住不能動,而且病人只能一個姿勢,呆很長時間,實在是比較難受;但對于病人來說,愿意從手腕插入,因為這樣不影響病人檢查后的身體活動。我還算好,檢查完以后,啥大事沒有,只是先天肌橋形成,一場虛驚!
對于溪流525這這篇文章,當時一些媒體進行了轉(zhuǎn)載報道。但幾乎大多數(shù)的人都將此事遺忘掉了。因為當時的社會環(huán)境,全國人民心中有一個最大的目標就是奧運會。一年以后的今天,在奧運會即將結束的時候,我們是不是該認真的思考一些問題,包括我們自己和親友的健康問題了呢?我們是否應該將注意力,從事后轉(zhuǎn)到事前,從關注疾病,轉(zhuǎn)到關注健康上呢?下面,將為大家分析一下,憑什么,中醫(yī)師可以一眼看出你是否有心臟病?
獨具慧眼望穿心臟病人
“望而知之,謂之神也”。其實任何的疾病,都可以從人體的外觀上看到蛛絲馬跡。因為人體的十二條經(jīng)絡,外加任督二脈,都連接著五臟六腑,所以才有"癥現(xiàn)于四肢五官,而病存于五臟六腑"之說。那么,心臟病人,如何從外觀體征上發(fā)現(xiàn)呢?主要三個方面:兩眼之間的鼻橫紋、手掌智慧線和感情線上的貫橋線、臉上的肌肉組織發(fā)泄。下面我們分別論述。
第一:鼻橫紋
中醫(yī)認為,兩眼之間為心。這個地方切忌出現(xiàn)橫紋,但凡出現(xiàn)橫紋者,大都心臟不太好。當然這些不是百之百的準確,需要綜合觀察。下面大家看看這張面診圖。

兩眼之間為心
下面再讓大家看一組侯耀文先生的生前圖片,大家可以非常清楚地看到侯老先生兩眼之間鼻梁上的橫紋是多么的清晰。

兩眼之間,深深的橫紋

這就是網(wǎng)上流傳的“不看中醫(yī)少活十年”圖片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