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近日,有媒體報道鮮面條可燃,是因有添加劑,所以食用不安全,不少市民致電本報,對北京的鮮面條安全表示擔心。昨日,記者前往市場調查北京地區(qū)鮮面條狀況,發(fā)現(xiàn)鮮面條確實可燃。食品專家表示,鮮面條燃燒與添加劑無關。
濕面條加熱可燃燒
昨日上午,在家樂福方莊店,記者購買了一份散裝鮮面條和多份干掛面。“面都是新做的,沒有任何添加劑。”家樂福銷售人員說。在這份鮮面條的標簽上,顯示最佳食用日期為1天。
隨后,記者到方莊市場內又購買了一份鮮面條。
記者對購買的面條抽取一部分,進行燃燒試驗。面條被分為兩組:鮮面條和干面條。記者將面條豎放,用打火機加熱面條。
試驗發(fā)現(xiàn),兩種面條都能被點燃,但干面條被點燃的時間明顯短于鮮面條。干面條只需加熱不到5秒鐘,就可被引燃,并越燒越旺,最大時明火達四五厘米。而濕面條需要加熱20秒左右才會被引燃,火焰比較小,燃燒一段后,會自動熄滅。
兩種面條燃燒后,都留下黑色殘留物,并釋放出像頭發(fā)燒焦似的刺鼻氣味。
市場稱面粉本身可燃燒
北京家樂福方莊店店員帶記者參觀了面條制作間,制作間內沒發(fā)現(xiàn)食品添加劑和食用酒精,該店員表示,面條里除了面粉、水和食鹽,沒有其他東西。他說,他們的面條就在家樂福店制作間里制作,每天早晨五點就會有師傅做面條。
至于面條為什么會被點燃,該店員稱,因為面粉本身可以燃燒,就算是饅頭撕下一塊也有可能被點燃。
有的鮮面條含食用酒精
生產鮮面條的蘇氏企業(yè)副總經理邸先生表示,面粉本身就可燃,而有些鮮面條為了保鮮,需要加入一些食用酒精,鮮面條的可燃性就更大。而添加食用酒精是符合國家規(guī)定的。
邸先生說,食用酒精能夠起到保鮮、殺菌的作用,對人體無害。目前蘇氏企業(yè)在面條中添加的食用酒精比例為10%左右,具體添加量視季節(jié)、溫度等因素而定。
邸先生表示,北京市大部分超市所出售的鮮面條中,都添加了食用酒精。
食品添加劑不會助燃
記者在大洋路批發(fā)市場了解到,目前生產面條使用的食品添加劑主要包括食用膠、強面精和蓬灰,主要用于加強面條韌性。
強面精的包裝顯示,其主要成分為復合磷酸鹽。蓬灰生產廠商甘肅力司食品科技有限公司表示,蓬灰的成分是一種野生植物蓬草燒成的灰,不具有可燃性。
中國農業(yè)大學食品學院營養(yǎng)與食品安全系副教授范志紅表示,食用膠、強面精和蓬灰都不會對面條燃燒產生助燃作用。
燃燒原因
面條燃燒因受熱失水
專家稱鮮面條加熱,水分會迅速蒸發(fā)
本報訊 昨日,果殼網(www.guokr.com)發(fā)表文章《面條可燃,添加劑作祟?》,稱面條燃燒因受熱失水后干燥。果殼網是一個帶有社會化網絡屬性的泛科技主題網站。
文章稱,調查員選用細面條、粗面條和面片做點燃試驗,發(fā)現(xiàn)粗面條最難被點燃,面片最容易被點燃。調查員發(fā)現(xiàn),不管面條原來濕潤與否,燃燒部位的附近都是干燥的,也就是說這些面條都經歷了一個“受熱失水—干燥—燃燒”的過程。
文章稱,面條的余燼發(fā)黑發(fā)硬而不是灰色粉末,說明有機物沒有完全燃燒,另外,蛋白質點燃后都會有“皮毛氣味”。
鮮面條“受熱失水—干燥—燃燒”的說法,得到中國農業(yè)大學食品學院營養(yǎng)與食品安全系副教授范志紅的認可,范志紅說,鮮面條在被火加熱的情況下,面條中的少量水分會迅速蒸發(fā),鮮面條成為干面條,就很容易燃燒了。
市民
擔心面條質量安全
“暫時不敢吃面條了。”昨日上午,在家樂福方莊店購物的王女士表示。她說,在網上看到視頻,面條居然能像塑料一樣被燒著,她感到驚訝不已。“希望有關部門盡快查清楚,給市民一個真相。”王女士說。
方莊市場賣面條的店員說,昨天已經有多位老顧客前去詢問,他們的面條中是否加入了食品添加劑。
工商
抽檢面條主查有害物質
本報訊 至于面條的日常監(jiān)管,記者昨天咨詢北京工商部門了解到,目前工商主要抽檢面條里是否加入了禁止添加的有害物質,比如明礬等,此外還抽檢水分含量、微生物等指標。
西城工商新街口工商所有關負責人介紹,對市場上銷售的手搟面、壓面等主要是定期抽樣,送到權威檢測機構專項檢測。
專家
將詳細試驗鮮面條燃燒
本報訊 昨天,國際食品包裝協(xié)會副會長兼秘書長董金獅表示,面條能燃燒,不能判斷是否含有添加劑,更不能成為有毒有害的依據。
據董金獅介紹,按照國家規(guī)定,面條主要是面粉和水,為了增加筋道,可以加些鹽、明膠或者適量的食用膠,這些對人體沒有危害。面條中的淀粉、蛋白質是可燃的,因此干面條能燃燒屬于正常。對于鮮面條燃燒,董金獅表示將購買鮮面條詳細試驗。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