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續(xù)性枕橫位難產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
(一)發(fā)病原因
持續(xù)性枕橫位的發(fā)生,與持續(xù)性枕后位一樣受多種因素的影響。
1.骨盆形態(tài)及大小異常 扁平型及男型骨盆易發(fā)生持續(xù)性枕橫位。據(jù)調查,兩者占43.23%,其中扁平型骨盆占23.88%。持續(xù)性枕橫位之所以好發(fā)于扁平型及男型骨盆是由于扁平型骨盆前后徑短小,而男型骨盆入口面前半部狹窄,使入口可利用的前后徑縮短,故在這兩型骨盆中胎頭多采取枕橫位入盆,扁平骨盆一系列橫徑增大,前后徑減小,故胎頭持續(xù)于枕橫位到盆底,稱胎頭低橫位,而男型骨盆則必須在到達中骨盆之前轉成枕前位,否則男型骨盆中骨盆橫徑短小,胎頭不能在此面中向前旋轉。
2.頭盆大小不稱 妨礙枕橫位胎頭向前旋轉。
3.胎頭俯屈不良 枕橫位仍可因胎頭俯屈不良,增大胎頭經過產道的徑線,妨礙胎頭旋轉下降。
4.宮縮乏力 自然的或由麻醉導致的宮縮乏力均可影響胎頭旋轉與下降。
(二)發(fā)病機制
枕橫位分枕左橫位和枕右橫位。部分枕橫位下降過程中沒有內旋轉動作,或枕后位的胎頭枕部僅向前旋轉45°形成持續(xù)性枕橫位。持續(xù)性枕橫位雖能經陰道分娩,但多數(shù)需用手或行胎頭吸引術將胎頭轉成枕前位娩出。
持續(xù)性枕橫位難產有哪些表現(xiàn)及如何診斷?
1.癥狀
(1)臨產后胎頭銜接較晚,易導致宮縮乏力、宮口擴張緩慢及胎頭下降停滯。
(2)產婦自覺肛門墜脹和排便感早。
(3)產婦易疲勞:與產婦未至宮口開全即不自覺屏氣用力有關。
(4)宮頸水腫,產程進展緩慢。
2.體征
(1)腹部檢查:在宮底部觸及胎臀,胎背偏向母體后方或側方,前腹壁易觸及胎兒肢體。若胎頭已銜接,有時可在恥骨聯(lián)合上方胎兒肢體側觸到胎兒頦部或面部。因胎背偏向母體后方或側方,胎心音在臍下一側偏外方易聽及,即接近胎背所在部位聽得最清楚。
(2)肛查:肛查盆腔后部空虛,胎頭矢狀縫位于骨盆斜徑或前后徑上,枕橫位時前、后囟門分別位于骨盆兩側,胎頭矢狀縫位于骨盆橫徑上,后囟位于骨盆左側方,則為枕左橫位,反之為枕右橫位(圖1)。

(3)陰道檢查:當宮口開全,出現(xiàn)胎頭水腫、顱骨重疊致囟門捫不清時,可行陰道檢查,根據(jù)胎兒耳廓及耳屏方向判定胎位,耳廓朝向骨盆側方,診斷為枕橫位。
1.骨盆檢查凡扁平型及男型骨盆,胎頭以枕橫位入盆者,應警惕發(fā)生持續(xù)性枕橫位的可能性。
2.產程圖多異常枕橫位有難產表現(xiàn)時,產程圖所顯示的產程曲線異常,大致與持續(xù)性枕后位相同。
3.枕橫位體征特點
(1)腹部檢查:母體腹部1/2被胎兒肢體占據(jù),1/2為胎兒背部占據(jù)。恥聯(lián)上觸及胎頭比枕前位寬。枕橫位胎頭不俯屈時捫及胎頭兩側為枕額徑的兩端,平均為11.3cm,根據(jù)不同程度的俯屈可略小于此數(shù)。恥聯(lián)上摸到的顱頂不等高,胎頭枕骨所在一側高于額骨所在一側。如枕左橫位,可于下腹部左側恥骨聯(lián)合左上方捫及枕部(形圓、質硬),枕部在恥骨聯(lián)合上3指高,而右側的額部可能僅一指高,如為枕右橫位,方向則相反。隨訪胎頭是否下降應以枕骨側為標準,枕左橫位時總在母體左下腹觸摸枕部高低,切不可下次又換到母體右下腹去觸摸,所摸到的是額部只在恥聯(lián)上1指,而誤認為胎頭已下降2指。在胎兒枕部的對側,額部的下方可觸及頦部,但因頦太偏側方,不如枕后位容易觸及。胎心在枕部同側母體下腹部偏側方最響亮。
(2)肛門檢查及陰道檢查:胎頭矢狀縫在骨盆橫徑上。剛臨產時,或遇有頭盆不稱時,胎頭可側屈減小入盆的徑線,胎頭以后不均傾勢入盆,讓后頂先入盆,利用骶骨陷凹向后退讓而使前頂由恥聯(lián)后滑下形成均傾勢,然后再下降。故胎頭矢狀縫先向前靠近恥聯(lián),然后再回到骨盆正中橫徑,是正常分娩機轉。若枕橫位采取前不均傾勢入盆(前不均傾位)為異常分娩,將在以后章節(jié)中論述。枕右橫位時,前囟在骨盆左方,后囟在右方;枕左橫位時,前囟在骨盆的右方,后囟在左方。
持續(xù)性枕橫位難產應該做哪些檢查?
超聲顯像檢查準確率可達90%以上,可用超聲顯像了解枕橫位變化情況,及時進行處理。
持續(xù)性枕橫位難產容易與哪些疾病混淆?
1.枕橫位后不均傾位合并頭盆不稱 不能將枕橫位銜接伴下降困難一律診斷為前不均傾位,須與枕橫位后不均傾位伴有頭盆不稱相鑒別。后不均傾位合并頭盆不稱致使胎頭不能銜接及下降時,胎頭矢狀縫在骨盆橫徑偏前。左枕橫位的后不均傾位時,胎頭水腫在左頂骨上,右枕橫位的后不均傾位時,胎頭水腫在右頂骨上。此項可與前不均傾位相鑒別。
2.枕橫位均傾位 二者共同點為胎頭矢狀縫均與骨盆橫徑一致。區(qū)別點在于枕橫位前不均傾位的胎頭入盆比枕橫位均傾位困難,陰道檢查矢狀縫不在骨盆平面中間而偏向骶岬,前不均傾位大多經陰道分娩有困難。產后胎頭頂骨部位有水腫可協(xié)助鑒別。
3.枕前位、枕后位 前不均傾位時胎頭前囟與后囟均向后移,如左枕橫位前不均傾位入盆時,前囟在7~8點鐘位置,易誤認為左枕前位,后囟在4~5點鐘位置,容易誤認為左枕后位。診斷關鍵在于摸清矢狀縫走向,是否與骨盆橫徑平行,橫徑向骶岬移靠為前不均傾位。最后觀察胎頭水腫部位確定。前不均傾位經陰道分娩多有困難,經陰道分娩容易發(fā)生軟產道裂傷。
持續(xù)性枕橫位難產可以并發(fā)哪些疾病?
目前暫無相關資料
持續(xù)性枕橫位難產應該如何預防?
持續(xù)性枕橫位在胎頭位置異常中發(fā)生率最高,也是最輕微的胎頭位置異常,其難產的程度是胎頭位置異常中最輕者。但是,手術產率高,雖剖宮產率低于持續(xù)性枕后位,陰道助產率卻高于持續(xù)性枕后位。又因為是最輕微的胎位異常,胎頭位置較低,往往不被重視,最終導致嚴重的母兒并發(fā)癥。形成原因與持續(xù)性枕后位類似。陰道檢查、B超檢查可以確診。除存在明顯的頭盆不稱外,均可試產。產程中保持良好的產力,密切觀察宮口擴張和胎頭下降情況。經充分試產,如胎頭始終不能銜接,或宮口不能完全擴張者,剖宮產終止妊娠。枕橫位胎頭達 2或 2以下時,可以陰道手術助產。手術助產時應有良好的產力,警惕胎頭變形和產瘤造成胎頭位置較低的假象。
持續(xù)性枕橫位難產應該如何治療?
(一)治療
凡以枕橫位入盆者,除明顯頭盆不稱外均試產。但是,在試產過程中出現(xiàn)產程異常,即應引起注意,一般情況下臨產8h后出現(xiàn)產程異常,即應懷疑有難產的可能性,即應開始處理,如經過各種處理6h產程仍持續(xù)異常者,即可作出難產的診斷。一般臨產18h左右,最長24h以前,即使是難產,產程也應當結束。凡產程進度異常則不外乎以下兩種情況:
1.頭盆不稱:如果骨盆從入口面到出口面前后徑一系列狹小的骨盆,或漏型狹窄中的男型骨盆,胎兒偏大,頭盆評分≤6分者,特別是出口,則不宜多試產。若宮頸口不能完全擴張,或胎頭不能銜接者,則必須以剖宮產結束分娩。
2.產力不佳:凡頭盆無不稱,僅產力欠佳,如已進入活躍期,可試用人工破膜及縮宮素靜脈點滴,促使產程進展。
宮頸擴張3~5cm,即可將兩指伸入宮腔夾住胎頭向前旋轉,并配合體位(側臥位)及助手在腹部推送兒肩至脊前方位,若失敗可在宮頸口擴張近開全,或開全以后,以拇指與四指自然分開握住兒頭向前旋轉。旋轉至前位后,胎頭一般均能很快下降,甚至可自然分娩,若未能達到自然分娩,即可以胎頭吸引器或產鉗助產。若徒手旋轉失敗,能熟練掌握產鉗技術者亦可用Kjelland產鉗旋轉胎頭至枕前位,再用一般產鉗牽引。胎頭低橫位并嵌頓于骨盆腔內時,多半有出口面頭盆不稱,若勉強上產鉗,特別置入產鉗前葉時,有可能損傷膀胱。故準備做產鉗轉位助產時,必須作詳細的陰道檢查,中骨盆及出口面前后徑不應少于10.5cm,坐骨結節(jié)間徑加后矢狀徑也不應少于15cm,估計胎頭雙頂徑能夠通過中骨盆及出口面方可助產,否則應考慮剖宮產。還應根據(jù)胎兒大小作出頭盆評分,出口面頭盆評分≥6分者,不宜行陰道助產術。
枕橫位僅骨盆入口面狹窄者,較容易處理,產程早期即出現(xiàn)異常,有足夠時間試產,一旦能通過入口面,以下即可按正常分娩機轉進行。但也應警惕在陰道檢查做對角徑測量時,必需在骶岬附近上下探索不可使突出的骶岬漏診。過去曾有1例產程早期出現(xiàn)異常,陰道檢查時做對角徑測量,認為>11.5cm(正常值),故繼續(xù)試產至胎頭已在陰道外口顯露,準備做陰道助產時方發(fā)現(xiàn)胎頭尚未真正入盆,而是極度變形胎頭及很大的水腫造成的假象,X線攝片骨盆入口前后徑僅8.7cm,屬重度狹窄,若第一次陰道檢查能發(fā)現(xiàn),即應立刻做剖宮產,不繼續(xù)試產。若入口面狹窄,頭盆評分6分者,尚可短期試產。
胎頭低橫位時,若無頭盆不稱,使用胎頭吸引器助產是有益的。一則枕橫位時放置胎頭吸引器較放置產鉗容易,二則胎頭吸引器可以幫助旋轉胎頭并牽引胎頭,成功機會較大。以胎頭吸引器助產,宜于在宮縮時邊旋轉邊牽引胎頭。若產力不佳,可輔以縮宮素靜脈點滴。若胎頭吸引器牽引,兩次宮縮不能娩出胎頭,應認為助產失敗,改行剖宮產。不主張在胎頭吸引器助產失敗后再做產鉗術,否則胎兒顱內受損的機會增大。
(二)預后
1.對產婦的影響 常發(fā)生繼發(fā)性宮縮乏力,引起產程延長,增加產后出血和宮內感染機會。手術助產率增高,手術助產容易發(fā)生軟產道損傷;同時由于胎頭長時間壓迫軟產道,可致腸脹氣和尿潴留,甚至形成生殖道瘺;若產婦在較長時間內未進食,又未從靜脈補充營養(yǎng)及水分,還可能導致電解質紊亂和酸堿失衡。
2.對胎兒的影響 第2產程延長和手術助產可增加胎兒窘迫、胎兒頭皮水腫和血腫、顱內出血及新生兒窒息等發(fā)生率,使圍生兒病死率增加。
在處理持續(xù)性枕橫位時,如果無明顯的頭盆不稱,母嬰預后取決于接生者對主產方式掌握的熟練程度,以及是否有良好的產力,F(xiàn)較高位置的枕橫位,經充分試產后已由剖宮產結束分娩。經陰道手術助產的產婦多數(shù)與先露較低的枕橫位,胎頭已經達中骨盆及中骨盆一下,如果在宮縮時幫助旋轉抬頭,因胎頭鑲嵌于骨盆之間,徒手旋轉往往難以成功,而產鉗旋轉對母體產道的損傷較大。筆者認為,利用胎頭吸引器,待負壓形成后,在宮縮間隙期將胎頭向上推動,使胎頭在骨盆內略有松動,然后再進行旋轉,并在宮縮時牽引胎頭,成功的機會較大,對母兒的影響較小。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