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健翔:也不是什么勇氣,就是一碼歸一碼,你不能因為人這方面有點兒錯,就把整個人全否定了,恨不能徹底打倒。其實就好比“米是白的,煤是黑的”,都是常識,只是大家都明哲保身,不說而已。我挺敬佩馮小剛的,他有時真的犯不著,可依然能站出來仗義執(zhí)言。
晨報:雖然關注您的粉絲增加了,但您不覺得其中絕大多數(shù)人是來看熱鬧的嗎?作為旁觀者,他們參與有意義嗎?
黃健翔:每個人都是現(xiàn)實的,要養(yǎng)活一家老小,所以只好看熱鬧。就算說真話,肯定也不能什么都說,況且管不了的事,說了也沒用。關注肯定會有意義,但需要時間,我沒你那么悲觀,社會總在進步,放在20年前,像我這樣的情況可能就徹底完了,現(xiàn)在還能找到個飯碗,這就夠不錯的了。
別讓“個性地標”隕落
晨報:當大家都沉默時,只有您站出來,豈不容易吃虧?
黃健翔:但必須有人說話,通往地獄的路是善良人鋪就的,當共同的悲劇降臨時,你才想到抱怨,可誰讓你當初沉默了?其實很多事,都是因為“應群眾呼聲”,只要與眾不同,就會有人打小報告,就會有同行暗中出手,就會有人大聲斥責,總之大家就是要拿名人出氣。到最后,你看不到好電視、聽不到好音樂、讀不到好小說,一切創(chuàng)造力都被泯滅了,你怨誰?還不是自己修來的?
晨報:可人總是需要好的藝術的。
黃健翔:別太樂觀。沒有好的,壞的大家也能將就,過兩天就適應了,最終整體的趣味被徹底敗壞,那時你再給他們好的,他們反而不適應了。
晨報:令人遺憾的是,我們社會太多有個性的“地標”,已經(jīng)失去了。
黃健翔:所以才要呼吁,我們必須學會“就事論事”,不能把人一棍子打死,特別像傳媒等,不要公器私用。比如新版《三國演義》,在報紙上、在網(wǎng)上,大家把它批得狗血噴頭,可它比老版實在強太多了,如果你沒看過,只看報道,以為它差得不能再差,可事實是這樣嗎?扭曲到這個地步,確實該反省了。
良知不應該沉默
晨報:大家對公眾人物很苛刻,但遇到真問題,為什么反而不開口了?
黃健翔:所以我在新浪微博中說“看把你們嚇的”,平時那點本事都跑哪兒去了?你看看體制內(nèi)幾個名人的微博,整天就是今天摔了一跤,明天理個發(fā),哪還敢說一點蒼生?
晨報:大家都不說話,豈不放縱了那些大哥、把頭?
黃健翔:說不好聽點,就是這些人敗壞了領導在群眾中的形象。他們手中有權,欺上瞞下,對上搓火、撥弄,竊取公器,對下則生殺予奪皆由我,成了土皇帝。偏偏大家都不覺悟,還跟在后面瞎嚷嚷,所以說,有什么觀眾就有什么演員。
晨報:我們都是從大學校園里走出來的,都有過激情與理想,希望建設一個更美好的明天,可為什么很多人最終蛻變了呢?
黃健翔:一是有了生活的壓力,膽小了;二是想謀求利益最大化。人在生活面前,早晚會低頭的。
黃健翔
微博語錄
@我以為,不管面對任何人和事情,堅持講道理,堅持統(tǒng)一是非標準,而不是因為所謂具體情況和條件而改變判斷規(guī)則,才是真正的大氣。
@過度的責任感、使命感和正義感,會造成一種道德上的“優(yōu)越感”。有了這種優(yōu)越感,很容易就會自覺不自覺地把自己看作“圣斗士”。一旦看作“圣斗士”,又很容易變成“衛(wèi)道士”。
@好的制度把壞人變好,壞的制度把好人變壞。
@有些有錢人特別愛吹牛,特別以在窮人面前吹牛為精神享受。今兒許你一臺豪車,明兒說送你一塊名表,后天又說幫你鏟什么事,好像天老大他老二。這樣的人,我有兩種辦法對付:1,裝作信以為真盯著他真要,別說車和表,房子、人我都窮追不舍;2,當場作為難狀:這么大的事,我看有點兒難,你就別為難了吧?
@說點兒常識和道理有那么可怕嗎?再說了,“可怕”的后果輪得到你們嗎?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