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年前,聊城大學美術學院開辦了木版年畫的課程。把年畫刻版、印刷等工藝的操作納入大學的教學課程,讓同學們切身體會了中國民間美術的魅力。去年,聊城大學被確立為東昌府木版年畫的保護與傳承基地,對年畫的整理、研究與保護有了更加系統(tǒng)的規(guī)劃。目前,聊城大學正在興建新的民俗展覽館,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扶植民俗文化的研究工作。
除了辦展覽和上課,聊城大學還定期地邀請各路民間手工藝達人到大學里來親自授課,張教授親切地稱這些民間藝人為“聊大的客座教授”。
馮驥才先生的題詞中所說“先人神韻后世當存,留住古畫自是功臣”。要做這留住古畫的功臣并不只是說說而已,需要政府相關部門的大力扶持,也需要媒體加大宣傳力度。十八大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要建設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傳承體系,弘揚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相信在文化政策的保護下,年畫這門民間手工藝的精品一定能傳承和光大,也許在不久的將來,年畫會成為您饋贈親友、居家裝飾的首選。
延伸閱讀:山東衛(wèi)視《調查》:木版年畫的絕地重生濰坊600年楊家埠年畫:民間藝術難覓接班人男子用43年畫金州版“清明上河圖” 卷長150米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