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觀察
注重信用管理將成習慣
信用記錄也被稱為“誠信黑名單”,央行于2006年建成全國統(tǒng)一的信用信息數據庫,并提供給金融機構作為審核貸款申請者的依據。
截至2012年年底,個人信用數據庫已經收錄了近8.2億自然人的信息并為他們建立了信用檔案,其中2.9億人有信貸記錄。
一開始,征信系統(tǒng)的統(tǒng)一聯網更多地在于減少銀行信貸市場的信息不對稱,降低風險。近年來,隨著住房按揭和信用卡的普及,越來越多的普通公眾與銀行發(fā)生借貸關系,貸款在中國也不再只是企業(yè)的“專利”。
根據央行最新披露的數據,截至今年9月末,全國金融機構個人住房貸款余額8.7萬億元。
中國銀行業(yè)協會發(fā)布的信用卡產業(yè)發(fā)展藍皮書顯示,截至2012年底,中國信用卡累計發(fā)卡量3.3億張,累計激活卡量為1.86億張,全年信用卡交易金額達10萬億元。
此次推出互聯網個人信用報告查詢服務,對于個人了解和關注信用報告作用、提高個人信用意識以及注重個人信用建設和管理都會起到良好的促進作用。對個人而言,信用檔案的采集和應用目前主要限于個人信貸和信用卡領域。實際上,包括上海、北京等地已經開始將水電煤氣繳費、地鐵逃票等記入信用檔案,而隨著征信業(yè)的發(fā)展,個人信用服務將在求職、租房等領域應用越來越廣泛,注重信用管理有望成為個人日常的生活習慣。據新華社
網上查詢安全嗎?
●借鑒國際經驗做法,設置了嚴格身份驗證程序,在用戶注冊以及每次查詢信用報告時均需要進行身份驗證,可以有效防止身份被盜用或泄露信息。
●互聯網查詢信用信息存在安全風險,如黑客攻擊、計算機病毒感染、網絡通信故障等。
●設置了信息安全保存期限。查詢結果僅在互聯網網站保存7天,到期后系統(tǒng)自動刪除。
●請您注意保管好您的用戶名和密碼,不要將密碼透露給他人,并注意定期更換密碼,保障您的信用信息安全。
●請您妥善保存信用報告,避免在網吧等公共場所及開放網絡查詢及保存?zhèn)人信用報告,防止個人信息泄露。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