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講《蘭亭序》,這是“天下行書第一”.首先從基本的技法來講,沒說的,你挑不出任何一個這一筆寫得很遺憾,或者寫得很不完整,沒有這樣的概念。把它放大,放到多大,你們看到當中每一筆,都非常優(yōu)雅,充分體現(xiàn)了王羲之這樣一個身份的作者,體現(xiàn)了這樣一位偉大的書法家平和、秀麗、恬淡、閑逸的心靈世界!短m亭序》的筆姿遒美,字態(tài)安雅,完全體現(xiàn)了當時那樣一種愉悅的情景下寫出的這樣一篇絕世佳作。它從容不迫的氣息,符合道家文化所要追求的那種恬淡、閑適、飄逸的理想境界。古人云:“思慮通神,志氣平和,不激不歷,風規(guī)自遠”,完全可以拿來作為《蘭亭序》的藝術評判。
如果說《蘭亭序》是一枝風姿綽約的百合花,清香、淡雅、潔凈,那么《祭侄文稿》就是一曲情真意切、雄厚悲慨的詠嘆調。顏真卿寫這篇祭文的時候,感情變化很強烈。前面的四五行,情緒相對比較平靜,雖然說有這樣一種激越的情感在里面,但是還相對比較平穩(wěn)。從第五行以后,就開始有點兒躁動了。到了后半段,用筆特別粗壯,開始深沉下來,這是整個作品當中節(jié)奏起伏的一個體現(xiàn)。到了最后可以說到了整個的高潮,是一種非常激越的情愫戛然而止。如果說《蘭亭序》更接近于道家文化的話,顏真卿的這一幅作品當中表現(xiàn)得比較突出的,應該是這樣一種儒家文化的特點,那種對于國家、對于自己親人的正義感和責任感。顏真卿所擅長的外拓用筆,從形式到內容,和顏真卿的治國平天下的情懷是緊密相連的。這篇作品被后人尊稱為“天下行書第二”。
《寒食帖》是蘇東坡的代表作。和前面兩篇一樣,這篇作品不但是書法史上的名作,它的內容也是中國文學史上的名篇,詩寫得極好。蘇東坡的書法當中,有一些基本的用筆,既有顏真卿的特征,更有王羲之的使轉提按在里面。通過這樣一些微小的細節(jié),我們感受到蘇東坡這個人是復雜的,是雙面人格的,他也經過了從官場到平民老百姓之間的起起伏伏、跌跌落落的這樣一個過程。當官的時候當得也很好,被貶了以后仍然保持了一個比較好的心態(tài)。也就是我們說的達則兼濟天下和窮則獨善其身這兩個方面,他做得都非常好。因此,他融合了道家文化和儒家文化,是一個典型的介于這兩者之間的偉大的文人、偉大的藝術家,寫出了這樣一篇也可以說是不朽的名作。這篇作品被后人尊稱為“天下行書第三”。
最后就是黃庭堅的。黃庭堅的書法,我認為在宋四家里面,是最富有藝術表現(xiàn)力的,更接近于佛家文化的這樣一種禪意。他能夠清空安寧,任何的事物在他那個地方都可以引起無限的聯(lián)想,他的作品提供了不斷的想象空間,他不拘泥于形式,萬物無一不在他的禪意當中有所體現(xiàn),主要看你怎么悟,從什么樣的角度來理解。他的用筆非常瀟灑、自然、圓潤,他的結字特別獨特。同時,他把握好了一個度,不管怎么偏、怎么移、怎么放、怎么收,始終都在那樣一個基本定法的前提限制之下、約束之下,來發(fā)揮他的無限的藝術家的想象力。書寫作品時,他自己完全放開了,他感悟到了,這個地方就應該這樣寫,表現(xiàn)了藝術家高超的智慧,因為佛教文化講究智慧,更多的講究這種大智慧,對自然、對社會、對生活、對人生的這樣一個全面的體悟。因此,我認為他更接近于佛家文化,充滿了禪意。在文化史上,黃庭堅也恰恰是一位處處吐露機鋒的禪宗大師。
延伸閱讀:大眾文藝講堂顧亞龍談書法藝術首屆中學百校師生硬筆書法決賽及頒獎儀式在滬舉行山東省小學書法教學研討會在濱州市召開威海書法愛好者用45斤重毛筆揮就唐書筋骨蒼井空爬長城秀書法大呼感動 引眾宅男求偶遇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