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德
11.韓翠花:為美麗村莊獻余熱的古稀老人。女,72歲,兗州區(qū)小孟鎮(zhèn)梁家村村民。十四年來,她堅持每天義務(wù)打掃村莊衛(wèi)生,夏天四點、冬天五點,從未間斷,打掃面積達3000多平方米,用辛勤與執(zhí)著堅守著村莊的美麗整潔。
12. 劉茂臨:四十六年如一日的義務(wù)理發(fā)工。男,74歲,汶上縣南站鎮(zhèn)漕流村村民。46年來,不論酷暑嚴冬,還是惡劣天氣,他都堅持在每月的25號準時上門,給敬老院的老人們理發(fā),還免費為附近的孤寡老人和困難群眾理發(fā),并用自己微薄的退休金為附近困難村民捐款、捐物達五萬多元。
13.盛兵:用奉獻和付出書寫高尚師德。男,50歲,微山縣馬坡鎮(zhèn)教育辦公室工作人員。 2012年6月不顧自身安危跳水救人,不留姓名。工作勤懇,為了校安工程,經(jīng)常加班加點,嚴把質(zhì)量關(guān)。經(jīng)常幫助鄰家困難,堅持每年逢年過節(jié),看望村中孤寡老人家。長期資助困難家庭孩子學習和生活,直至其大學畢業(yè)。
14.田文英:悉心撫養(yǎng)殘疾棄嬰40年。女,80歲,汶上縣次丘鎮(zhèn)徐村村民。為撿來的腦癱棄嬰看病花光所有積蓄,并不煩不厭、不離不棄無微不至地進行照顧,已堅持四十年,現(xiàn)已80歲高齡的她用善良與道義詮釋著人間大愛。
15. 魏養(yǎng)富:誓把荒山變綠洲的“倔強”老人。男,64歲,兗礦集團焦化廠退休職工。得知老家青山要被賣成“墓地”,在山下長大的魏養(yǎng)富第一時間包下荒山,自掏腰包搞綠化。11年來,他拋棄城市舒適的退休生活,花光所有積蓄,借債投資400多萬元,栽樹200多萬棵,修山路30多公里,基本實現(xiàn)了荒山綠化的目標。他種樹而不盈利,面對他人500多萬元的購買金和后續(xù)豐厚利益,絲毫沒有動搖,只為守住綠水青山、守住美好家園。
孝德
16. 蘇遠寶:讓百歲繼母安享晚年。男,82歲,泗水縣濟河街道禮泉社區(qū)村民,F(xiàn)已82歲高齡的蘇遠寶悉心照顧著年近100歲、雙目失明、行動極為不便的繼母,每天為母親做飯,幫助母親漱口、洗臉、梳頭,攙扶母親到院里散步,晚上幫母親洗腳、攙扶老人休息,日復(fù)一日,年復(fù)一年,雖然沒有血緣關(guān)系,但70多年的共同生活,讓這對母子勝似親生。
17.劉殿英:人人夸贊的好媳婦。女,67歲,微山縣昭陽街道南莊東村村民。49年來她視婆婆如親娘,無微不至照顧婆婆的飲食起居。前幾年老人摔倒骨折,臥床好幾個月,悉心照顧的同時,她每天都用溫水給婆婆擦洗、涂粉,夜里定好鬧鐘起來給婆婆翻身、喂水。在她的悉心照料下婆婆現(xiàn)已104歲高齡仍然精神良好。
18. 劉愛井:孝老愛親四十年。女,60歲,魚臺縣濱湖街道辦事處高莊村村民。婆婆臥病在床、公公癱瘓在床,大哥長年有病、二哥雙目失明,盡管家中生活極其困難,她用自己單薄的肩膀四十年如一日,竭力奉養(yǎng)、悉心照顧父親、伯父、公婆、大哥、二哥等六位親人,用自己的言行默默詮釋著尊老愛親的人間大義。
19. 曹務(wù)泗:癡心愛老敬老事業(yè)的好院長。男,72歲,梁山縣小路口鎮(zhèn)敬老院院長。27年前,他放棄一直擔任的村支書職務(wù),主動到敬老院干起照顧老人的“苦差事”。27年來,他既是一院之長又是服務(wù)員,帶頭把服務(wù)量最大的五保老人和患有癱瘓、老年癡呆等疾病的老人作為自己的護理對象,親自下廚做飯,伺候大小便,按摩舒身,得到院民的交口稱贊。
20.馮春菊:災(zāi)難打不倒的好媳婦。女,52歲,梁山縣大路口鄉(xiāng)西馮村村民。長年悉心照顧癱瘓丈夫、癌癥晚期婆婆、癱瘓公公,給三位親人喂飯、洗腳、按摩。在兒子遭遇車禍去世,丈夫、婆婆相繼離世,生活嚴重困難的打擊下依然頑強撐起患難家庭,繼續(xù)精心照顧癱瘓公公。在當?shù)卣、村干部、好心人幫助下,她堅強地扛起生活重擔,被十里八鄉(xiāng)稱為“打著燈籠也難找的好媳婦”。
相關(guān)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