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嵐客串該片,也是不收費的。
魏德圣為了這部電影,整個人曬得又黑又瘦,雖然他自稱體重58公斤沒變,不過看起來很憔悴。
拍攝期間由于天氣問題片場被水浸了,魏德圣很無奈。
信息時報訊 (記者 陳爽) 投資高達6億臺幣(注:1元臺幣約等于0.21元人民幣)的史詩電影《賽德克·巴萊》昨日在臺北舉辦了500人的殺青儀式。該片是魏德圣籌劃十余年的夢想之作,在臺灣本土電影持續(xù)多年低迷的情況下,能夠拍攝這樣一部投資規(guī)模的電影相當不容易。影片開拍后遭遇困難重重,數度傳出超支停工的消息,魏德圣甚至要抵押房產自籌款項才能支撐項目運作,為了給自己打氣,拍攝期間他還穿上寫有“拼命三郎”的T恤。經過10個月的奮戰(zhàn),如今影片終于殺青,魏德圣百感交集地說:“不管它的結果怎么樣,至少到今天為止,我們已經創(chuàng)造歷史。”
籌錢難:見人就問哪有錢
《賽德克·巴萊》講述日據臺灣地區(qū)時期著名的“霧社事件”,描寫當地人民反抗日本統(tǒng)治的血淚抗爭故事,涉及時代還原以及激烈的戰(zhàn)爭戲。劇本一早就已經寫好,在2000年曾獲臺灣優(yōu)良電影劇本獎,為了能拉來投資,2003年,魏德圣自掏200萬臺幣拍攝了5分鐘的片段,鄭重其事地邀請臺灣媒體、企業(yè)主等方面觀看,證明《賽德克·巴萊》的可觀性和市場性,他當時預期投資能有700萬美元(當時約2億臺幣),并聲稱有一半錢就敢開拍,但可惜除了獲得禮節(jié)性的稱贊外,他并未能獲得任何投資,直到2008年魏德圣的《海角七號》小兵立下大功,在創(chuàng)下臺灣電影當地的票房紀錄之后,《賽德克·巴萊》才得以圓夢,而這時影片投資已經上看5億臺幣。
縱使多方支持,《賽德克·巴萊》的資金籌措仍相當艱巨。去年10月,在資金尚未籌齊的情況下,魏德圣還是率片中演員徐若瑄、馬志翔宣告開拍,他說:“刀砍下去,沒法回頭了!”不料隨后試拍的半個月,每天平均花費去到100萬臺幣,燒錢速度快到無法想像,魏德圣身兼導演、電影公司老板、投資者三重身分,壓力大到不行,經常問工作人員:“還有哪里可以找(錢)?”而《海角七號》為魏德圣賺來的5000多萬臺幣自然也投了進去,制片黃志明透露還好提醒魏德圣先買辦公室,最后也拿來辦了抵押貸款。知道魏德圣導演的困境之后,臺灣娛樂圈不少明星都出手相助,身為女主角的徐若瑄不僅沒有報酬,她倒貼出借千萬元相助,此外還自掏腰包買了1千張預售套票,可說是力挺到底。周杰倫(周董)雖然沒有參與演出,但也大方借出4000萬元臺幣,而且只收1元利息。
1 2上一頁下一頁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