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演員樸容夏驚傳自殺,讓人震驚,也不解為何近年不少著名韓星,正值當紅卻選擇退出生命。專家說,藝人臺前臺后蒙受不小壓力,該學習如何跨越情感障礙,也應特別留心年輕族群的模仿效應。
臺灣自殺防治學會副秘書長張家銘表現(xiàn),藝人在螢光幕前光鮮亮麗,似乎求名求利,但臺前臺后的轉(zhuǎn)換、落差,以及各種隨之而來的壓力,一般人可能難以領會、想像。面對著名度、戲約、表演機會等起伏落差,很可能直接影響情感,導致身心問題,例如失眠困擾,亟需藥物協(xié)助等。其實不僅是韓國,各地都有類似情況。
無論是藝人與否,都要多關心自己情感起伏、是否能面對壓力的課題,面對走不過去的情感障礙,也應實時尋求專業(yè)的協(xié)助。
張家銘提示,偶像明星自殺,無論是他個人的粉絲群或者容易受影響的年輕人,都有可能因幻滅、失落等原因起“模仿效應”。
張家銘說,先前臺灣藝人倪敏然自殺,也呈現(xiàn)類似模仿效應;由過去實際經(jīng)驗觀察,韓國本土直接影響應當較大。最重要的是,所有人都可以是自殺防治的守門人,除了自己求助外,也應多留心身邊有需要的親友。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