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位“慢”的贏家:蔡明亮與王家衛(wèi)
蔡明亮在獲得最佳導演的時候說“金馬獎慢下來了”,他作為一個馬來西亞華僑,還跟金馬獎吵架,但冰釋前嫌后,金馬獎還是頒給了他,是多么地不易。這力證了金馬獎如今的大度與“只談電影”。七年前,蔡明亮因為金馬獎的“不公”而退出金馬獎,甚至負氣說“永遠不參加金馬獎”,附帶著馬來西亞演員蔡寶珠也在金馬抱憾而歸。這一次,蔡明亮不僅憑借《郊游》,繼《愛情萬歲》后再度舉起最佳導演獎座,御用男主角李康生還在“史上最強”的影帝爭奪戰(zhàn)中勝出!督加巍吩谧罴延捌臓帄Z中,只是以一票惜敗于《爸媽不在家》。對蔡明亮來說,他這一輩子幾乎就是和李康生拍一部叫做“小康”的電影,兩人的同時獲獎,也不啻是一種圓滿。
至于抱憾大獎的《一代宗師》來說,其實還是最大贏家。章子怡成為第一個金雞、百花、華表、金像、金馬大滿貫演員。《一代宗師》還讓本屆金馬獎成為非華人獲獎最多的一次。這其實也是金馬獎發(fā)現(xiàn)華人電影的另一個大趨勢,那就是華人電影的制作,越來越趨于全球化,這種趨勢在本屆的《一代宗師》、《過界》、《毒戰(zhàn)》、《僵尸》、《酥油燈》等片中都有體現(xiàn),也代表著華人電影不斷的開放性。
五十之后,何去何從?
對于華人電影大環(huán)境來說,內(nèi)地電影票房與銀幕數(shù)讓人咋舌的高歌猛進與巨資大片的一再潰敗,臺灣電影迷失在本土風味電影畸高票房的偶然性與日漸題材重復與枯竭中,香港電影則在北上融合與港味再起的矛盾中艱難自我調(diào)和。金馬獎并非是高姿態(tài)獨立于電影產(chǎn)業(yè)之外的獎項,但它確實在侯孝賢導演五年的金馬主席任期里,對商業(yè)大片絕不妥協(xié),對藝術(shù)獨立電影、臺灣本土電影及影人的扶植與肯定不遺余力。在他卸任的時候,更是完成了一次全新“華人電影”概念的建立和對新導演鼓勵的壯舉。接下來,就看接棒的新主席的張艾嘉會將“華人電影”概念如何繼續(xù)下去了。
(編輯:綠毛水怪)
相關(guān)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