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宇森
趙薇
記者 吳戰(zhàn)朝 文 王建立 圖
本報上海專電 第十三屆上海國際電影節(jié)已于昨日拉開帷幕,16部來自海內外的影壇佳作將角逐金爵獎。以本屆金爵獎評委會主席吳宇森為首的7名評委會委員也于昨日與媒領會晤,包含以色列導演阿莫斯·吉泰,美國導演、編劇、制片人比爾·古登泰格,法國導演列奧·卡拉克斯,日本導演瀧田洋二郎,中國導演王小帥,中國演員趙薇等。雖然現場討論的金爵獎評審是個嚴正的話題,但產后復出的趙薇還是吸引了大部分媒體的關注。
趙薇發(fā)表“復出宣言”
在7人評委會中,無論資格還是名氣,趙薇都算不上最強。但是,產后公開亮相的她是絕對焦點。與剛生產時曝光的照片相比,一身黑衣的趙薇苗條了很多,幾乎與產前無異。在現場,她每一個渺小的舉動都能引發(fā)媒體的騷動;她發(fā)言時,攝影記者按動快門發(fā)出的“咔嚓”聲幾乎蓋過麥克風里傳出的聲音。
其他評委都被問及怎樣保持客觀、公平的立場,但趙薇卻被重復追問“復出”的話題,這讓見過大陣勢的趙薇也有點吃不消:“我想跟大家說,我一切都很好。我也在想以怎樣的機會回到工作中來。電影是我的最愛,也是以后會陪伴我一生的事,我是抱著一種享受生活、享受工作的心態(tài)來這里的。很榮幸、很感謝能來這里做評委!能與這么多國際電影人合作,是一次非?少F的學習機會,我很享受這個過程!边@番話,無疑就是一份“復出宣言”。有記者問她,是否帶寶寶一起來到了上海,趙薇避重就輕地表現:“個人問題就不耽誤大家時間了。”
作為評委會中唯一的女性評委,趙薇表現,雖然是抱著學習的態(tài)度來的,但她將從女性奇特的視角出發(fā),提出一些不同的見解。
值得一提的是,會晤會結束不久,趙薇就在博客上發(fā)表博文稱:“參加過許多電影節(jié),可作為評委還是第一次……晚上還有揭幕式與紅地毯,微涼柔和的溫度應當很合適穿上長紗裙,祝我好運吧!也問候(祝福)好多久違的朋友們幸福快活!”言語間流露出復出的無盡喜悅。
吳宇森強調“客觀公平”
因為參賽影片來自世界各地,東西方文化之間也存在差別,所以每一屆金爵獎評審成果都會有不少質疑。那么,怎樣的影片才算得上是東西方“通吃”?電影人應當怎樣拍攝國際性的影片?
對此,評委瀧田洋二郎有著自己的見解:“我是土生土長的日本人,我一直站在日本人的立場拍片。拍攝《入殮師》之前,我并沒想過影片能否被西方接收的問題,但是最終,它不僅得到日本國內的認同,也得到了國際上的認同和懂得。這闡明,電影本身就是世界的語言,本土電影業(yè)完整能被世人懂得。”
評委會主席吳宇森也非常認同瀧田洋二郎的說法。他說:“人性是相通的,基于這種相通的人性,價值觀也應當是相通的。我們能觀賞本土文化,也能觀賞別人的文化。所以,我們將從專業(yè)、客觀、包容的態(tài)度看待每一部作品,我們信任最終的評審成果將是很公平的!
(大河網-大河報)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