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世界折射現實中的不平凡--盤點2010年網絡熱詞
網絡與現實相隔并不遠。回首2010年一波接一波的熱詞風潮,會發(fā)現現實社會的激昂悲慟、歡樂煩惱、欣喜慍怒,無不在網友的戲謔和惡搞中悄然展現……
我們試圖用2010年的網絡熱詞,來梳理、概括由網絡世界折射的現實中的不平凡。
“蒜你狠”系列——從“蒜你狠”到“豆你玩”,從“姜你軍”到“糖高宗”,從“煤超瘋”到“蘋神馬”……物價飛漲在網絡上促生了一系列代名詞,表達出民眾的關注與無奈。如今,國家及地方多管齊下,對物價進行有效調控,“蒜你狠”不再“狠”得起來,“糖高宗”也高不上去了。
“小白菜”:近8萬名世博園區(qū)志愿者無疑成為2010年中國志愿者的代表。一群“80后”“90后”的年輕人用稚嫩的肩膀擔負起“世界在你眼前、我們在你身邊”的承諾,受到了世界的交口稱贊。
“中國達人”——在熒屏“反三俗”呼聲高漲的時候,一檔充滿“小人物”的溫情與樂觀、拼搏與自強的電視選秀節(jié)目受到廣泛好評,其所評選的首位“中國達人”——無臂青年劉偉,成為青少年奮發(fā)圖強的勵志榜樣。
“神馬都是浮云”——流行一時的網絡戲謔語,表達出一種“所謂的淡定”,實質則是對越來越多的社會和網絡“怪現象”的一種無奈與嘲諷。
“裸捐”——巴菲特與蓋茨的豪門盛宴被炒得沸沸揚揚,一場“裸捐”大討論正式展開。其實,是否裸捐是個人自愿行為。但愿這次大討論后,中國的慈善事業(yè)越來越健康、越來越壯大。即使不是“全裸捐”,“半裸捐”等其他形式的捐贈也應該受到歡迎。
“OUT了”——這一源于廣告的熱詞在網絡和年輕人中受到熱捧,真切地反映出信息時代的資訊更新速度遠遠超出人們的關注能力。
“日記門”——2010年,網絡驚現多起“日記門”事件,這些官員在成為網絡紅人的同時,也遭到了組織調查,其中最著名的當屬廣西煙草專賣局銷售管理處原處長韓峰。“日記門”無疑是官場灰色生活的一種折射,如果不建立“陽光行政”的透明化機制,公眾通過網絡等“非主流渠道”來窺視官員的興趣會消減嗎?
“網絡神曲”——一些曲調通俗甚至有些低俗的口水歌,卻經過網絡流傳于大街小巷,被譽為“網絡神曲”。有網友質疑認為“沒有任何一個音樂人說它好聽”。而所謂“神曲”,本身就是一種反諷。
“秒殺”——發(fā)源于網絡游戲的詞匯,因為“肯德基拒收‘秒殺’優(yōu)惠券”事件而瞬間流行,也讓網絡時代的維權難題得以突顯。與此同時,“秒殺”一詞在網絡購物中同樣流行,甚至催生“職業(yè)秒殺族”。
“鴨梨”——“壓力”的諧音,流行于網絡,“XX表示鴨梨很大”,成為網絡口頭禪,也算是網民在壓力下的一種自我放松。
“凡客體”——時尚品牌凡客誠品的一組平面廣告在10多個一線城市一經亮相,引發(fā)了一場始料未及的網絡仿寫熱潮,其“愛……,不愛……,是……,不是……,我是……”的廣告敘事方式被稱為“凡客體”,讓不少名人和平凡人都“被凡客”了一回。
“圍脖”——生于2009年末的微博有了“圍脖”的昵稱,在2010年因為眾多社會名人使用而異;鸨,其信息傳播的迅捷特性和推動人與人緊密聯系的功能,使網絡“圍脖”越“織”越大。
“團購”——應對物價上漲,人們開源節(jié)流的智慧無處不在,網絡團購成為一種新型消費模式,各種團購網站也日益火爆。隨著團購用戶與商家的議價能力不斷上升,商家為應對也“計出百門”。團購模式如何加強管理、走向規(guī)范,值得期待。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