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記者 胡敏 胡彥殊) 8月下旬和9月,省內一些地區(qū)仍然降水偏多,并有多場明顯的降水天氣過程和局地強降水,各地尤其是地震災區(qū),仍有山洪和地質災害可能——8月21日省政府新聞辦舉行抗擊特大山洪泥石流災害第二場新聞發(fā)布會,通報了氣象預警預報的相關情況和近期天氣的最新預測。
發(fā)布會透露,入汛以來,我省平均降水量為130.7毫米,較常年同期偏多16%,其中,地震災區(qū)平均降水量241.4毫米,較常年同期偏多98%;進入8月以后,地震災區(qū)降水量進一步增多,是去年同期的1.62倍、前年同期的1.93倍,而去年比歷史同期偏少24%。由此可以得出,一是今年汛期地震災區(qū)地質災害遠重于去年,其主要原因是降水量偏大,且降水強度強;二是即使在降水量正常和偏少的年份,由于地震災區(qū)特殊的地質條件,其地質災害防御問題仍需要多加關注。
發(fā)布會由省委宣傳部副部長、省政府新聞辦公室主任侯雄飛主持。省氣象臺副臺長馬力和兩位氣象專家回答了記者的相關提問。
預警預報:
岷江上游雨量每小時預報1次
盡管面對自新中國成立以來四川發(fā)生的最大的一場地質災害,我省仍有效避免了重大人員傷亡。發(fā)布會透露,這與及時的氣象預警預報是分不開的。
對8月12日-15日、17日-19日這兩次強降水天氣過程,省氣象臺均提前3天作出了準確預報,并及時報送政府機構和有關部門,提請做好預防相關災害的準備。在過程發(fā)生的前1天,省氣象臺還發(fā)布了強降水天氣消息,并在緊急報送政府機構和有關部門的同時,在廣播、電視、手機短信、聲訊、信息網(wǎng)絡等各種媒體上進行了廣泛發(fā)布。
針對抗洪搶險,省氣象臺已制作了1小時一次的岷江上游面雨量預報、6小時一次的映秀鎮(zhèn)、龍池鎮(zhèn)、清平鄉(xiāng)、北川縣、青川縣專題降水監(jiān)測預報。
天氣趨勢:
8月下旬將有3次降水過程
發(fā)布會還通報了未來天氣趨勢:8月下旬有3次降水天氣過程——
20日晚上到21日晚上,我省大部地方有雷雨或陣雨,雷雨時有短時陣性大風,其中:廣元、綿陽、德陽、成都、雅安、樂山、眉山、宜賓、巴中、南充、遂寧、資陽、自貢、內江14市部分地方有暴雨,局部地方有大暴雨,阿壩州東部北部部分地方有大雨到暴雨。
24日到26日,盆地大部地方有大雨到暴雨,川西高原有陣雨或雷雨,局部地方大雨到暴雨。
8月下旬末,我省大部地方有一次降雨天氣過程。
9月,盆地西北部、西南部及川西高原北部地區(qū)降水偏多,其余地區(qū)降水偏少。
專家提醒:
嚴密關注山洪和地質災害
對于未來可能出現(xiàn)的降雨過程,氣象部門已實施系列措施:一是進一步加密和完善全省氣象災害監(jiān)測站網(wǎng);二是氣象預警信息傳播還需要在及時性和廣覆蓋上加強;三是加大科技支撐力度,不斷提高災害性天氣預報準確率;四是進一步加強信息共享和部門合作。
氣象專家提醒:一是在前期降水偏多的基礎上,8月下旬和9月一些地區(qū)仍然降水偏多,并有多場明顯的降水天氣過程和局地強降水,各地尤其是地震災區(qū),要繼續(xù)關注局地強降水誘發(fā)的山洪和地質災害;二是高度關注大范圍強降雨引發(fā)的江河兩岸的洪澇災害;三是高度關注城市內澇和基礎設施安全;四是高度關注局地強對流及雷暴天氣造成的危害。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