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即將結束,又到了中小學開學的日子了。新的學期開始,家長們都對孩子抱著無限的希望,不斷給孩子以鞭策和鼓勵,各類圖書也成了家長們熱衷送給孩子的禮物。記者發(fā)現,不少家長在選購過程中只顧買些課程輔導書,而孩子們愛讀的故事、百科等書籍卻鮮有購買。
輔導書,新學期火爆熱銷
上周末,記者在太白路一家書店內看到,孩子和家長們在書店的柜臺面前絡繹不絕,不少家長的手里已經捧了四五本教學輔導書,有的還在書架前挑選。正在挑選書籍的李女士告訴記者:孩子開學后就要讀初二了,她今天特地來給孩子買一些學習資料,讓他開學后用。記者看到,李女士選購的多是英語方面的資料,有同步聽力、閱讀理解、完形填空、語法、作文等。 “男孩子比較貪玩,其他的課程還可以,但是英語單科比較弱,開學前給孩子買些輔導書主要是為了督促一下孩子,讓他在新學年里好好學習。”李女士說。記者在書店內看到,和初中生家長不同,不少高中生家長則傾向購買帶有 “名師”、 “專家”等字眼的輔導書。張先生的女兒開學后就要讀高中了,他知道這三年很關鍵,因此抽空來到書店,各科的輔導資料都買了一些。
在其他書店,輔導書同樣成為 “開學季”銷售最多的書籍之一。新教材全解、英語同步聽力以及各類測試卷等均擺在了書店貨架的顯眼位置。賣場的銷售人員告訴記者,開學前大概一周到開學后兩周,家長和學生對輔導書的需求量最大,有的書甚至賣到脫銷。
選啥書,家長孩子各不相同
孩子們愛看啥書,家長們要買啥書,意見往往不盡相同。記者發(fā)現,孩子們喜歡翻閱的可讀性強的書籍,家長則多為購買各種補習書。 “學校里會給我們發(fā)練習冊,各種試卷也會有,媽媽還給我買,我哪能做得完呢?”馬上就要上初二的小瑩看著媽媽挑選各種教材同步練習,顯得有些不高興。她本來想讓媽媽幫她買一些文學類的書,到了書店才發(fā)現自己根本做不了主。面對孩子的不悅,母親心里也很郁悶。 “現在中考競爭這么激烈,必須從現在開始努力。看那些文學類書籍有什么用?又不能提高分數。”
其實很多家長都明白,孩子們對于教輔資料尤其是練習冊和模擬試卷之類的書籍很不感興趣,但對他們來說,購買此類教輔資料是一種心理安慰,總覺得多買點,孩子的成績就能再好點。 “買回家孩子看點做點,做一點就能進步一點。”家長王先生說。在學業(yè)競爭激烈的大環(huán)境下,家長們對教輔書的態(tài)度就是 “多多益善”,期待孩子能多做些題。
老師:教輔書過多根本沒必要
輔導書到底該不該買,買多少合適呢?昨日記者采訪了有著多年教學經驗的秦老師。她告訴記者,輔導書可以買,但選購時最好不要貪多,否則孩子會對學習產生抵觸情緒。有些家長認為故事類、百科類等方面的書籍用處不大,不如多做點題好。但秦老師告訴記者,這類書籍可以開闊視野,陶冶情操,應該鼓勵孩子多看。對于輔導類的書籍,內容緊貼課本,很多帶有拔高性質。如果孩子喜歡的話,家長可以放手讓孩子自己挑選。至于數量和難易程度,孩子自己能夠控制。如果孩子真的在某個學科上存在欠缺,可以通過適當多做題來彌補,不過市場上的很多補習類輔導書內容都很相似,家長不必購買過多。 “很多家長購買輔導書只是只求心理上安心一些,并不是真的出于孩子的需要,而隨著開學后學習的加重,孩子對于輔導書的熱情也往往持續(xù)不了多久。”她說到。
圖書店內隨處可見孩子和家長。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