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球首個太空機器人定于本月3日跟隨美國“發(fā)現(xiàn)”號航天飛機前往國際空間站,在那里度過自己的“一生”,它將在國際空間站完成一系列測試工作。“對于這個機器人來說,進入空間站只是邁出一步。而對于人類來說卻是巨大跨越。”美國約翰遜航天中心部門主管羅布·安布羅斯說。
據(jù)新華社電 全球首個太空機器人定于本月3日跟隨美國“發(fā)現(xiàn)”號航天飛機前往國際空間站,在那里度過自己的“一生”。
機器人設計者說,它將在國際空間站完成一系列測試工作,但它的“后代”或許可以承擔太空行走、外星探險等更加復雜、危險的任務。
2020年墜落太平洋
“發(fā)現(xiàn)”號航天飛機定于3日下午升空,開始“絕唱”之旅。除6名宇航員外,“發(fā)現(xiàn)”號還將搭載一名特殊乘客——全球首個類人太空機器人“太空機器人2號”。
對R2而言,它只獲得搭乘“發(fā)現(xiàn)”號的單程票,一旦進入國際空間站,“有生之年”將不再返回地球。直至2020年以后的某個時間點,它將與國際空間站一起完成歷史使命,墜落在太平洋。
腿部明年上太空
R2將在國際空間站完成一系列測試,為今后更先進的太空機器人承擔更繁重任務鋪路。
進入空間站以后,R2會等到12月25日即圣誕節(jié)前后再投入測試。工程人員將首先測試它于失重狀態(tài)下在一個固定支架上工作的情況。
航空航天局定于2011年把R2的腿部送往太空,以便它能在國際空間站內(nèi)完成擦艙內(nèi)扶手等一系列“瑣事”。
2012年,地面工程人員將對R2實施電腦升級,使它有能力執(zhí)行太空行走。
協(xié)助宇航員執(zhí)行任務
美國約翰遜航天中心部門主管羅布·安布羅斯告訴美聯(lián)社記者:“對于這個機器人來說,進入空間站只是邁出一步。而對于人類來說卻是巨大跨越。”
一些參與設計R2的工程人員說,類人太空機器人可能在未來承擔國際空間站的清潔任務,在宇宙空間極冷、極熱的條件下為宇航員拿著各種工具,處理有毒氣體泄漏、起火等緊急狀況。
另外,更加先進的太空機器人有望前往小行星、火星或更遠的星球執(zhí)行任務,為人類到達那里探路。
宇航員邁克爾·巴勒特對R2驚嘆不已,但也表達擔憂。他認為,對太空機器人而言,首先需要解決身體強度問題,以便它可以在惡劣條件下“扔個開關(guān),關(guān)個閥門”。
“R2”小檔案
名稱:
“太空機器人2號”,昵稱R2。
誕生:
由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和汽車制造業(yè)巨頭通用汽車公司聯(lián)合研制。
造價:250萬美元。
身高、體重:
這次送往國際空間站的R2只有上半身,它的腿部仍在制造階段。R2上半身重約136公斤,高1米,兩只手臂各長0.8米,手掌5指分明。
材質(zhì):
R2由鋁和鍍鎳碳纖維制成。
外貌特征:
軀干呈白色,頭戴金色頭盔,形似英國廣播公司著名汽車節(jié)目《英國瘋狂汽車秀》中出現(xiàn)的神秘賽車手斯蒂格。
科技裝備:
R2的眼睛是4臺攝像機,藏于金色頭盔中,嘴里藏有一個深度感應器,“大腦”設置在腹部;
它的“雙肩背包”中設置有把它與國際空間站相連的能源系統(tǒng)。如果同類機器人今后有能力前往小行星或火星執(zhí)行任務,“背包”中將放置電池;
R2全身裝有超過350個電子感應器,“指尖可以感受到羽毛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