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糝湯
糝(sa)湯,又名“肉粥”,一種傳統名吃,流行于魯、豫、蘇、皖四省交界的很多地方,現為當地百姓的平常早餐。它的歷史悠久,《說苑•雜言》中就有“七日不食,藜羹不糝”的記載,春秋時代的名著《墨子非儒下》載:“孔子窮于陳蔡,藜羹不糝”!抖Y記•內則》稱:“糝,取牛、羊之肉,三如一,小切之。與稻米二,肉一,合以為餌,煎之。”這里所說的“糝”,頗類今糝。清康熙年間《沂州志•秩》所列16種品中有“糝食”。相傳糝是古代西域人的早餐飲料,唐朝傳入內地。傳說乾隆皇帝下江南路過古蘭陵嶧縣(今棗莊嶧城)時,喝了此湯大加贊賞,問當地人這叫“啥”?皇帝金口玉言,當地人也叫它“啥”湯。糝湯尤其以棗莊、臨沂、濟寧、徐州、濟南等地為佳。
制作方法
糝湯的做法是:主要以肥牛羊肉、母雞肉為原料,配以大麥麥仁、大料、蔥、姜、辣椒、胡椒、味精、食鹽熬制而成。其制作方法是:頭一天晚上將白條雞、牛羊肉洗凈,濾去血水,放入套在鍋上的木筒內,再將水燒開,然后放入大麥麥仁、蔥、姜、大料(包括花椒、元茴、丁香、草果、草蔻、三代、桂皮、良姜等,裝入袋內)、辣椒(另裝入袋內),煮4小時后,改文火再煮1-2小時,燜緊蓋嚴,不能跑氣。第二天早上再將煮好的湯鍋燒開,兌入適量開水及芡汁,滾鍋后放味精、胡椒即成。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