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花18元購買的甜蜜素。
這位老板明確向記者表示:這些玉米都加了“料”。
玉米香精比甜蜜素更“厲害”。
眼下正是鮮玉米大量上市的季節(jié),很多南京人都喜歡吃剛上市的新玉米,嫩嫩的。于是,南京街頭巷尾做煮玉米生意的小攤明顯增多?墒悄绬?玉米這種公認(rèn)的“粗糧、健康食品”如今可能也變了味:吃起來甜絲絲、滿口飄香的煮玉米,很有可能是某種添加劑的“功勞”!
近日,在西安、哈爾濱、沈陽等地爆出“甜蜜素玉米”的消息后,本報記者對南京幾大鬧市區(qū)及部分市場附近的煮玉米攤點進行了明查暗訪,終于揭開了南京街頭“甜玉米”的真面目。
遮遮掩掩
“老板,來個玉米。”前天,記者來到位于南京夫子廟的一家小賣部前。
“要甜的還是不甜的?”攤主問道。“來個甜的。”記者奇怪了:“怎么玉米還有甜與不甜之分啊?”老板很熟練地給記者撈出一根玉米包起來,但對于記者的問題卻含糊回答道:“我們進貨的品種就不一樣,煮出來的玉米就有的甜,有的不甜。”
隨后,一個女孩又過來買了兩根,一邊交錢一邊夸贊:“還是你家的玉米好吃,我自己在家煮的就沒這么香!”這下,記者更奇怪了。沒想到老板更有說辭:“那當(dāng)然,你買的品種不行,我這是專門的水煮玉米,好吃。”記者忍不住問道:“你肯定和我們在家里煮的辦法一樣嗎?”“那當(dāng)然。”老板毫不含糊地回答。
欲言又止
一個攤販漏嘴:
加了“料”,但吃了絕對沒產(chǎn)問題
昨天,記者又來到金橋批發(fā)市場附近的一家經(jīng)營玉米的攤位,這里的烤玉米和煮玉米滿滿地堆了一車,生意非常紅火。
記者一邊啃著烤熟的玉米一邊夸獎老板:“這玉米真是又香又甜,實在太好吃了!放白糖了吧?”沒想到可能是因為生意太好的原因,老板竟然沒有任何戒備,直截了當(dāng)?shù)鼗卮穑?ldquo;放白糖那要多少錢啊,一根烤玉米我才賣3塊,我賺什么?”
“那這玉米咋這么甜呢?”“很簡單啊,就是加了點‘料’。”但無論記者怎么想方設(shè)法打探到底加的是什么“料”,這位老板都不肯說明了。不過一再保證說,“這個料吃了沒問題,做這個生意的幾乎都加。”記者表示不相信,老板更索性兜了底:“就算我烤的時候不加,可我們進貨時拿的都是半成品,里面就已經(jīng)加了。拿回來后,再放水里稍微煮煮也行,放在火上烤也行,反正吃著都很甜。”
真相大白
加的到底是什么?
用“甜蜜素”泡一夜,再煮就甜了
那么,這個讓玉米變得甜絲絲的“料”到底是什么呢?記者心有不甘,又來到一家農(nóng)貿(mào)市場打探。在一家賣生玉米的攤點前,記者提出疑問:“你這玉米怎么我回家煮了,感覺明顯沒外面賣的甜啊?”聽到記者這么說,攤主一語道破天機:“他們煮的時候加了甜蜜素,你吃著當(dāng)然甜!”
可能是受“委屈”太多,這位攤主索性跟記者聊了起來,“玉米甜與不甜不光是品種的原因,其實說白了現(xiàn)在賣的玉米甜度都差不太多。很多賣煮玉米的都到這里進貨,他們怎么讓玉米變甜我還不知道?”該攤主表示,做法很容易:前一天用甜蜜素水把玉米泡上,過一夜再拿出來煮,玉米就甜了。
“早都這么做了,賣玉米的都是這么干的。”這位老板隨后又告訴記者,煮甜玉米可要把握好甜蜜素的度,“如果用甜蜜素水泡過之后,煮的時候再加甜蜜素,你就加得太多了,玉米就會變得很苦,根本就不能吃。” 這還不算,他還繼續(xù)向記者揭秘:“有的玉米你聞著特別香吧?那是加了堿,稍微捏一點就夠了。”
“年輕人喜歡吃甜玉米,不加的話生意就比不過人家。不過你要是自己吃,最好還是買生的回去煮煮吧,起碼放心。”這位攤主很誠懇地勸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