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14日從山東省財政廳了解到,拖欠多年的山東省農村義務教育債務日前得到全部清算兌付,累計化解債務42.75億元,徹底卸掉了學校的包袱,提升了政府公信力。
2007年以來,山東省著手清理農村義務教育債務,按照中央提出的“制止新債、摸清舊債、明確責任、分類處理、逐步化解”的總體要求,先后制訂了一系列逐步化解舊債、制止發(fā)生新債的措施和辦法。
在摸清農村義務教育債務底數的前提下,山東省財政結合中央財政支持,及時安排專項資金用于化債,并重點向償債負擔較重的財政困難地區(qū)傾斜。各市、縣通過統籌安排地方一般預算收入、上級財力性轉移支付、教育費附加、非稅收入、盤活閑置校產以及社會捐贈等方式,積極籌措償債資金。在各級財政的共同努力下,山東省地方及時籌措25.47億元,加上中央獎補資金17.28億元,為化債順利完成提供了堅實的財力保障。
據統計,山東省農村義務教育債務化解共涉及債權人23.34萬人,其中既有教職工、學生家長,也有建筑商及其他債權人。曹縣的債權人趙玉成接到債款后激動地說:“當年我們集資幫助村里蓋小學,培養(yǎng)孩子們念書,沒想到多年后國家還想著我們,替村集體還了債。”
農村義務教育債務的化解,改變了負債農村中小學的尷尬境遇,減輕了基層政府和學校的歷史債務負擔,防止了地方政府和學校“拆東墻補西墻”“邊免費邊收費”等現象的發(fā)生,為學校創(chuàng)造了一個安定、正常的發(fā)展環(huán)境。棗莊市滕州鮑溝鎮(zhèn)教委主任周廣濤如釋重負:“我現在終于可以安穩(wěn)地坐在辦公室里上班了。”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