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在當?shù)夭稍L調查,獲得20份類似的勝訴判決,其中有18例判決中,政府強拆被認定“程序違法”。這也讓獲勝的農(nóng)戶開始質疑征地拆遷政策的合法性。
賠償“白條”
對拿起法律工具維權的被拆遷農(nóng)戶而言,進一步推翻拆遷決策困難重重,甚至勝訴帶來的喜悅也是短暫的。
記者獲得的20份勝訴判決案例中,法院對勝訴原告隨后提出的賠償訴求均未支持,其中兩例賠償訴訟被拒絕的理由是“已過起訴時限,不予受理”;另一例是賠償請求被駁回;其余17例則均被法院裁定中止訴訟(在訴訟過程中發(fā)生法定中止訴訟的原因,訴法院裁定暫時停止訴訟程序的制度。法院作出中止訴訟裁定即發(fā)生法律效力,當事人不能上訴)。
專事拆遷官司的北京律師王才亮也遇到過類似情況。“有次案子勝訴,地方政府明確告訴法院,如果判政府賠償拆遷戶,判賠多少,就從法院的經(jīng)費預算當中扣多少。”他認為法院在人事和財權上受制于地方政府,因此在處理這些案子時,就不得不有所考慮。
在中止訴訟期間,雙流縣法院也曾試圖通過調解方式解決問題,但成功率并不高。在20個案例中,僅有兩例政府和拆遷戶達成賠償調解協(xié)議。接近成都市政府的一名人士表示,現(xiàn)在通過調解達成拆遷賠償協(xié)議越來越難。
底線失守
原本希望以受理強拆訴訟案件而緩解矛盾的基層法院,也處境尷尬。
有成都市基層法院法官私下向記者表示,法院依法判,本想充分彰顯法治,沒想到結果卻是“將法院自己架在火上烤”。他表示,現(xiàn)在拆遷矛盾越來越多,有不少老百姓通過上訪等手段也未能解決問題,若法院不立案則意味著將其最后的救濟渠道給堵死,立案并依法判決有利于緩解矛盾。但法院畢竟受制于地方政府,因此就出現(xiàn)判贏不判賠的情況。
“現(xiàn)在僅判決政府敗訴,政府還能夠容忍。有些地方政府根本就不將法院放在眼里,他們甚至根本就不參加庭審,或者根本不做任何答辯。”這名法官說。
實際上,在記者所了解的20例農(nóng)民勝訴案例中,敗訴的政府提起上訴的,也僅一例。
但是,這位法官說,如果法院判決政府賠償,地方政府肯定會抵制。法院無可奈何,只能面對來自維權農(nóng)民的不滿。部分基層政府也將老百姓的依法維權看成比上訪還要糟糕的事情。據(jù)雙流縣東升街道打給縣委、縣政府的報告稱,在不斷和政府打官司后,有些老百姓的上訪訴求從最初的個案,演變?yōu)閷φ鞯夭疬w政策合法性的質疑,并依靠人多勢眾,采取越級上訪,給各地政府帶來壓力。他們建議警方收集證據(jù),給“違法上訪”特別是再次、多次上訪者給予有效處置和打擊。對于強拆行政訴訟案的代理律師,則建議其主管單位按照律師行業(yè)管理規(guī)定對其嚴肅處理。
記者采訪獲知,不少當?shù)芈蓭煬F(xiàn)在已拒絕代理此類案件。而獲得勝訴的老百姓則帶著判決書不斷上訪。前述法官表示,這些情況,可能會導致基層法院在今后受理此類案件時趨向謹慎。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