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個專門在公共汽車上作案的盜竊團伙,流竄嘉祥、金鄉(xiāng)、鄆城、鄒城、泰安、濟南等10地,甚至到江蘇境內實施犯罪,該團伙多次采用拎、割、扒等手段實施盜竊作案60余起,涉案金額高達30萬元。2月26日,嘉祥縣公安局開展收網抓捕行動,將該團伙9名成員抓獲。目前,這幾名犯罪嫌疑人已被刑事拘留。
財物接連被盜
2011年11月的一天,一名女孩急匆匆地來到嘉祥縣公安局報案,“我的電腦被偷走了,請求你們幫助。”原來,女孩坐長途汽車回老家,下車時突然發(fā)現自己的筆記本電腦被人偷走了,只剩下一個電腦包。在此后的日子里,嘉祥縣公安局又陸陸續(xù)續(xù)接到報案,報案人都是在客車上被盜財物,而盜竊手段都和女孩的情況相似。
“這是典型的客車盜竊案件。”嘉祥縣公安局刑警大隊李警官告訴記者。由于關系到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民警馬上立案展開調查。但是,由于受害人提供的犯罪嫌疑人信息太過模糊,大大增加了辦案的難度。“第一位報案的學生當時是從兗州上的車,直到車開到終點站嘉祥才發(fā)現電腦被盜,具體在哪里被盜、中間上下乘客的相貌,她根本不清楚。”李警官說。辦案民警在與其他幾位報案人聯系后,也未取得太多有效線索。
銷贓路上被抓現行
“由于案件全部發(fā)生在長短途客車上,報案人有的是坐車到嘉祥,有的是途經嘉祥,而犯罪嫌疑人就是借客車上人員流動性大的特點實施犯罪,有的受害人甚至都沒有報案,這也給我們破案帶來困難。”李警官說。最后,民警找到乘客所乘坐的那些客車,與客車司機進行交談,詢問有沒有可疑人員上下車,以及這些人員具有哪些特征。
經過辦案民警幾個月的努力,案件偵破終于有了突破性的進展,民警得到一個可靠的消息,這個團伙的部分成員將于2月26日駕駛一輛小面包車銷贓。民警迅速出動,最終在兗州鎖定了犯罪嫌疑人所駕駛的車輛,但是這些犯罪嫌疑人卻沒有在兗州交易,而是將車徐徐開向濟寧城區(qū)。民警跟蹤到南門口附近時,嫌疑人駕駛的面包車突然停下,但車里沒下人反而上了另一個人,民警猜想他們一定在交易,于是迅速實施抓捕,當場將車上5人全部抓獲,查獲手提電腦一部。
經過審訊,民警了解到,這是一個有組織的盜竊、銷贓團伙,犯罪嫌疑人盜竊的手機、電腦等貴重物品,由城區(qū)某二手數碼產品銷售商李某進行銷贓。隨后,民警又抓獲了4名犯罪嫌疑人,其中就包括負責銷贓的李某。
二手商人結識盜竊團伙幫其銷贓
3月2日,在嘉祥縣看守所里,記者采訪了李某。李某告訴記者,他一直在城區(qū)做二手數碼產品生意,但是一直不太景氣,直到有一天喝酒時,朋友介紹他認識了現在這個盜竊團伙。李某幫他們大約處理了20臺電腦,這些電腦回收成本比普通的要低,如果400元回收,能500元賣掉。顧客買電腦時一般不會問他電腦是怎么來的。
記者了解到,公共汽車上盜竊作案一般有兩種方式:一是近身偷取貴重物品,一是盜竊行李架上的貴重物品。偷錢包時,嫌疑人有時會故意用手碰一下受害者的身體,這樣能判斷出錢包的位置,隨后用刀片割開受害者的衣服實施盜竊,基本上一人就能完成,如果偷電腦一般都是兩個人配合,一人負責從行李架上往后拉電腦包,一人拉開電腦包后行竊。
為了不給罪犯實施犯罪帶來可乘之機,公安部門提醒乘客上車時盡量不要睡覺,貴重物品一定要隨身攜帶,并且不能“露財”,朋友結伴而行要互相提醒。由于此類案件一般發(fā)生在沒有監(jiān)控或中途可以上下乘客的客車上,公安部門也建議客車安裝監(jiān)控,這也是對乘客負責的一種方式。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