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稀土的事,還是南海的事,中國近年涉入的國際糾紛,常面臨“一對N”的局面。一些與中國摩擦的國家熱衷拉其他國家或國家集團助陣,力圖用“狼群戰(zhàn)術(shù)”對付中國,加強對中國的博弈地位。中國有時看上去似乎挺“孤立”的。
中國人切不可被這種“圍攻”嚇住,以為自己真的“失道寡助”了。中國沒做錯什么,突然冒出來一些“統(tǒng)一戰(zhàn)線”也是被西方媒體吹得咋咋呼呼,很像“擺拍”,根本無力實際影響中國什么。
必須看到,因為中國強大了,一些“合縱”的意愿才出現(xiàn)得如此頻繁。今天的中外摩擦,對方單獨一國很難壓中國讓步。
隨著中國崛起逐漸觸動原有的世界秩序,阻撓中國崛起是那個秩序的本能性愿望。遠近的各種不適感會往一起湊,但這些情緒和心理的集合能否真正形成遏制中國的力量,是另一回事。
迄今為止,雖有美國參與或鼓動,“聯(lián)合制華”大多是輿論或訴訟層面的。對中國的輿論攻擊越來越猛,但只要中國別太當回事,這些輿論最終就是些廢話。和中國打官司,雙方輸贏參半,更不足懼。
美國加強環(huán)中國的軍事同盟,是在玩懸的。但這個風險大家共擔,日韓澳幫美國給中國加多少壓力,它們自己就會感受多少壓力的反彈。
中國今天的大多數(shù)麻煩都是自己崛起帶來的,但如果我們放棄進一步崛起,我們會一下子獲得如釋重負的輕松感嗎?只會更糟。中國崛起已無回頭路。
一個基本的道理是,中國崛起會給自己帶來更多力量,只要我們運用得當,不胡來,雖然看上去麻煩很多,但實際上我們更安全了,而非更不安全。
中國現(xiàn)在第一要對自己更有信心,不能害怕崛起。第二要沉得住氣,把突如其來的各種騷擾看透,清楚那不過是外界焦躁的表現(xiàn),然后不慌不忙地應對之。
中國不能面對每一個挑釁時都像被戳了心窩,很動感情。我們得清楚面對各種挑釁就是崛起中國的命。我們需搞清什么對自己最重要,圍著這個目標進行回擊和捍衛(wèi)。其他的我們應以維持現(xiàn)狀為主,用主目標的實現(xiàn)帶動次級利益的逐漸推進。
中國繼續(xù)崛起應是中國的核心戰(zhàn)略目標。只要中國國力在未來幾十年能再翻幾番,中國的不怒自威就會成為整個亞太政治的現(xiàn)實,中國周邊國家的對華態(tài)度都會調(diào)整,美國的力量也會自然而然地從東亞往后退,根本用不著中國把它往外推。
對于菲律賓這樣帶頭騷擾中國的國家,中國也要下得去手,給其以教訓。中國應胡蘿卜與大棒一起用,切莫讓外界誤讀中國,仿佛我們要搞一次“突圍”或者“決戰(zhàn)”。完全沒這個必要。
教訓菲律賓的方法很多,我們首先要做的大概是說服自己,別把制裁菲律賓看得太重。這就是中國崛起路上的一個小麻煩而已。即使菲律賓因此變得更“反華”也無所謂。交不成朋友,菲律賓付出的代價肯定比中國大。
美國、俄羅斯都不怕遭遇敵意,中國也不能畏懼。甚至可以說,有敵意的對手是大國崛起的衍生品。少數(shù)敵意和沖突觸動不了中國崛起的根。我們有這份坦然和承受力,外界會更尊重中國,任何國家加入圍攻中國的“狼群”之前都會三思。
相關(guān)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