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隼鳥號”是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fā)機構的小行星探測計劃。這項計劃的主要目的是將隼鳥號探測器送往絲川小行星,采集小行星樣本并將采集到的樣本送回地球。
“隼鳥號”于2003年5月9日用MV運載火箭發(fā)射成功。它在地面指揮控制中心的遙控下,沿著外切地球公轉軌道、內切絲川小行星公轉軌道的預定路線疾馳而去,并于2005年9月初與目標天體交會,最終于9月12日飛抵離絲川小行星20公里的預設位置,成為人造衛(wèi)星。2010年6月13日“隼鳥號”深夜降落澳大利亞。
“隼鳥號”在宇宙中旅行了7年,穿越了約60億公里的路程。其意義在于,這是人類第一次對地球有威脅性的小行星進行物質搜集的研究,也是第一個把小行星物質帶回地球的任務。為繼續(xù)擴大這一全球首創(chuàng)的小行星采樣成果,日本于2010年8月決定繼續(xù)開發(fā)生命起源探測器后續(xù)機型。
“隼鳥2號”計劃2018年到達距離地球約3億公里的小行星“1999JU3”,然后進行微粒子等物質取樣,2020年底返回地球。據稱該小行星上存在大量含碳元素和水的礦物質,這些都將有助于了解到太陽系的生命起源。
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fā)機構計劃于本年度內完成“隼鳥2號”主要零件的組裝,實現太陽能電池板的通電工作,并完成發(fā)射前的性能試驗。據悉,“隼鳥2號”的開發(fā)費用約為162億日元。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