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決定體驗真正的雅加達。”一名游客小心翼翼跨過一個個臭水坑,注意躲避亂串的老鼠。像他這樣參觀印度尼西亞首都雅加達貧民窟的游客越來越多。旅游給貧民窟帶來一定經濟援助,也遭到一些批評。
貧困游
游客名叫羅哈扎德·阿布·巴卡爾,現年28歲,在新加坡一家銀行任職。法新社5月31日援引他的話報道,當他走進雅加達這個貧民窟,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貧民窟內數百家人擠在數百間棚屋內,有的距離鐵路不到一米。一個小女孩撿起地上的飲料瓶,只為喝個瓶底兒,嘗嘗甜味;一名男子穿著破爛的T恤衫,躺在一張又舊又臟的床墊上,上方搭著一塊遮雨用的藍色塑料布。
阿布·巴卡爾沒有選擇參觀明信片上那些傳統(tǒng)景點,反而參加“雅加達秘密之旅”組織的貧民窟游,了解另一種生活。
“雅加達秘密之旅”是一家非營利機構,由印尼紀錄片制作人羅尼·伯倫創(chuàng)建于2008年。他說:“游客們在貧民區(qū)內逗留,我們展示著一個真正的雅加達�!�
漸升溫
自電影《貧民窟的百萬富翁》上映后,這類貧民窟游在多地興起,從巴西里約熱內盧到印度孟買,再到雅加達。
伯倫說:“我們每個月大約有10個旅行團,每團2名至4名游客。游客越來越多,一些甚至只為了參加我的行程�!�
他說,最遠的游客來自美國華盛頓,不僅有背包客,還有商人和銀行家。
伯倫話音剛落,一群婦女大喊著“火車!火車”,一邊驅趕在鐵軌上玩耍的孩子。一節(jié)火車頭呼嘯而過,揚起一片塵土和垃圾。
引爭議
貧民窟居民每天生活費少于兩美元�!把偶舆_秘密之旅”的游客參觀貧民窟須繳納54美元,一半給旅行社,一半歸入貧民窟援助基金,用于醫(yī)生出診費、小額信貸項目、校園建設等社區(qū)項目。
盡管如此,貧民窟游在社會上仍受到一些批評。印尼“城市貧民聯合會”活動家瓦爾達·哈菲茲說:“我反對貧民窟變成旅游景點。這非關羞恥,而是人不應該像動物園內的動物一樣被展出……居民從旅游中獲得現金或其他形式援助,卻失去了自尊自愛,變成純粹的乞丐�!�
不過,貧民窟居民盼望更多外國游客來了解他們的生活方式。年過五旬的居民喬科說:“外國人想了解我們是好事。”
游客認為,在貧民窟內所見所聞敦促他們采取行動。雅加達法國學校老師卡羅琳·布爾熱正籌劃在貧民窟內建一所移動學校。她說:“如果我沒看到就不會做什么。”(新華社特稿)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