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安鎮(zhèn)宋家村“第一書記”工作札記
李 健
6月7日一大早,我騎車到村里開始一天的工作。二十幾分鐘來到了村南麥地里,正遇上易紹玉在麥田里。我說,易大哥這么早就來看麥子了。易大哥說,我剛從城里值夜班回來,正好過來扶扶地里一些被風吹倒的麥子,明天準備收割了。我說,今年收成怎么樣。恳状蟾缯f,今年麥子不很好,穗頭已經熟了,而麥秸很多還綠,可能是天氣的原因,估計畝產比去年稍差一些。我說,我一會給農業(yè)專家咨詢一下今年麥子的情況。易大哥說,那敢情好啊,謝謝你,前幾天搞的玉米病防治培訓班很有必要,明年應該舉辦個小麥種植的培訓班,等這幾天麥收完到家里去做客啊。我說,好的,老大哥一會別忘了到村里開生產組長會。
不出200米,麥田里有位大嬸已經在割麥子了。我走過去,我說,大嬸你怎么麥子割的這么早啊?大嬸說,你是李書記吧,前幾天農業(yè)技術培訓班上見你了,我叫安兆娥,今天割割地頭的麥子,明后天收割機好進出。我說,安大嬸,我?guī)湍愀畎桑〈髬鹦ξ貙ξ艺f,割麥子你也不在行,我自己來就行。我說,你對村里的工作有啥看法不?安大嬸說,村里很為老百姓著想,收麥子不用我們操心,村干部都很認干,村里的收割機只收個成本費。
8點多,我給農業(yè)局的專家袁良敏通了電話,他說,今年麥子的這個情況應該叫赤霉病,與天氣有很大關系,對產量有一些影響。我說等明年一定請您這個老專家來村作技術培訓指導,做到早預防,早應對,提高小麥的產量。
打電話的這一會功夫,村“兩委”成員和生產組長陸陸續(xù)續(xù)的來到村委會了。會議由支部書記宋保全主持。他說,前幾天已經將我們的農機全部安裝調試完畢,各項準備工作已經就緒,今天成立由駐村工作組和村委會組成的三夏生產領導班子,全權負責麥收工作,由易玉寬等四名黨員組成麥收服務隊負責農機操作,各生產組長負責在各自生產組地頭負責的麥收任務。我把剛才和農業(yè)專家的通話情況給大家做了通報后,我對大伙說,對麥收我也沒什么經驗,大家都是我的老師,正好借這個機會向大家多學習,多請教,不過請大家一要注意好安全,二要注意天氣變化,搞好搶收,確保顆粒歸倉。
下午3點,我們的“黨員麥收服務隊”已經開始工作了。我和宋書記騎著自行車整個下午也在田間轉,我們一邊走一邊和村民們攀談著。73歲的何敬禮說,村里對麥收很負責,我們老農民不用操心,都該俺打好收好送家去?瓷先ダ先撕軜銓崳槂荷喜粫r流露出豐收的喜悅。
當兩臺從地里忙完、上面還纏帶著一些麥稈的收割機回到村委會,已經晚上7點多了。盡管我?guī)筒簧厦,但身上、鞋上已經都是麥秸,和老百姓一起感受麥收,心里總感覺很充實。
晚上,我在《民情記錄薄》里寫下今天的體會和工作打算:通過今天的會議,感覺宋書記對工作布置得很嚴謹,而且這個村“兩委”班子互相配合,各司其責,使村里的各項工作開展得有條不紊,宋書記是農民的好帶頭人,也是我學習的好榜樣。通過麥收,與農民生活在一起,與村干部工作在一起,感到自己的工作由于直接作用于“三農”而更有意義,直接服務于“三農”而更有收獲。還有在明年小麥揚花前,想著一定提早與兗州市農業(yè)局聯(lián)系,邀請專家來村里舉辦農業(yè)技術培訓班,確保一個好收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