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網(wǎng)濟南7月18日訊:記者從氣象部門獲悉,近段時間,我省大部分地區(qū)進入多雨季節(jié),且伴雷電。許多人認為雷雨天躲在室內便不會遭受雷擊,其實不然。雷擊主要在兩種環(huán)境下發(fā)生:一是雷電直接擊中建筑物或沿各種導體(電線、電話線)進入建筑物,導致建筑物內人員傷亡;二是人們置身于建筑物以外,雷電直接或間接擊中人體而導致人員傷亡。筆者通過對多年所搜集的雷擊事例進行分析,歸納出了人身預防雷擊的基本原則,概括為“室內三不要”、“室外七不宜”和“一個搶救”。
一、在雷雨天氣條件下,當你處在具有良好的防直擊雷設施的建筑物內時,應做到“三不宜”:
1.不要開敞門窗。關閉門窗可以預防側擊雷和球雷的侵入。球雷一般沿建筑物的煙囪、窗戶、門等進入室內,在室內運動數(shù)秒鐘逸出或引起爆炸。1995年5月,某村一張姓村民一家四口正在睡覺,一球雷沿窗戶進入室內,接著發(fā)生爆炸,導致房子起火,一對兒女和妻子遭雷擊不幸身亡。
2.不要使用淋浴和觸摸金屬管道。這主要因為萬一建筑物發(fā)生直擊雷時,巨大的電流有可能通過水流或管道使淋浴者或觸摸者遭雷擊。另外,多數(shù)家庭安裝的太陽能熱水器未采取合理的防雷措施,雷雨天淋浴極易遭雷擊。
3.不要靠近建筑物的外墻和電氣設備以及打電話。這是由于建筑物的防直擊雷設施保護的是建筑物,卻不能防止沿室外引入建筑物內的金屬導體、電線電纜、電話線等侵入的其他形式的雷擊危害。當建筑物或其附近落雷時,由于雷電電磁脈沖而引起的感應過電壓波便會沿金屬管道、電話線、照明電線或戶外電視天線的引入線入室,并沿水管等金屬管道或電氣線路入地。當人體靠近或觸碰以上物體時,便會遭到雷擊。除非十分緊急的情況下,最好不要在雷雨天使用電話,在農村曠野中的住戶更應注意。
二、在雷雨天氣條件下,當你處在建筑物外面時,應做到“七不宜”:
1.不宜進入臨時性的棚屋、崗亭等無防雷設施的低矮建筑物內。由于這些低矮的建筑物一般都沒有防雷設施,且大都處于曠野中,遭受雷擊的概率也就特別高。因此,當雷暴即將來臨,最好躲避的地方就是汽車內,因為可以把車體看成一個屏蔽的等電位體。
2.不宜躲在大樹底下避雨。雷電對停留在樹下的人們的危害,主要有三種形式:當人體與樹干或枝葉接觸時,強大的雷電流流經(jīng)樹干入地時產生的高電壓可以把人擊倒;其次是人雖未與大樹接觸,但雷電流流往大樹時產生的高電位足以通過空氣對人體放電而造成傷害;再就是人雖未與大樹接觸,也距大樹有一定距離,但由于站立在大樹底下,當強大的雷電流通過大樹流入地下向四周擴散時,會在不同的地方產生不同的電壓,從而因人體兩腿之間存在著電壓差而造成傷害?梢,當雷雨來臨時,躲進大樹底下是很危險的。如果你萬不得已需要在大樹底下停留,則必須與樹身和枝葉保持3米以上的距離,并且盡可能雙腳并攏蹲下。
3.不宜在曠野高舉雨傘、鐵鍬、釣魚竿、高爾夫球棍、旗桿、羽毛球拍等物體。在曠野地帶,人體本身就已經(jīng)是一定范圍內的突出物,容易成為雷擊的目標,如果再高舉雨傘等物體,則使人體的有效高度增加,使雷擊具有更明確的選擇性。在雷雨天,當你處在曠野時,應將這些物體拄在地上。
4.不宜在水面或水陸交界處作業(yè),如釣魚、劃船、游泳等。這是因為,一方面,水的導電率比較高,較地面其他物體更易吸引雷電;另一方面,水陸交界處是土壤電阻與水電阻的交匯處,形成一個電阻率變化較大的界面,閃電先導容易趨向這些地方。2005年7月,三位釣魚發(fā)燒友在濟南臥虎山水庫邊垂釣,一個雷下來兩人遭雷擊受傷。
5.不宜進行戶外球類運動。2004年3月9日下午,在新加坡新麒足球俱樂部踢球的我國吉林籍球員江濤在雷雨天戶外比賽中遭雷擊而身亡。作為開放運動場空曠平坦,雷雨伴隨大風容易長驅直入與足球場地面快速摩擦產生靜電,而吹拂而來的上空云層往往帶有大量電荷,云層和地面球場構成一個巨大的電容器,電容器內的電荷相互感應和傳遞,一觸即發(fā),大大增加雷擊的概率。
6.不宜停留在建筑物的頂上。因為當雷云逼近建筑物時,便對建筑物某一點發(fā)生放電,若此時人在建筑物頂部停留,正迎合了雷云選擇雷擊通道的需要,從而誘發(fā)雷擊。
7.不宜打手機。盡管手機是否容易引雷尚無定論,但是在戶外盡量避免撥打手機,這是因為手機本身就是一部金屬導體,對雷電有一定的導向作用。
三、雷擊人體的搶救方法:
當有人不幸遭到雷擊時,最要緊的是就地迅速組織搶救,同時通知急救中心派醫(yī)生協(xié)助救治。通常采取的方法是人工呼吸和體外心臟按摩法。大量的雷擊搶救實踐證明,在雷擊使人致死這一現(xiàn)象中,有一部分呈死亡狀態(tài)的人還未真正死亡,這是因為雷電擊中人體的雷電流雖然幅值很大,但由于流經(jīng)人體的時間只有毫秒級以下,加之雷電流的高次諧波豐富,往往會產生“集膚效應”而流經(jīng)皮膚表面,甚至在皮外閃絡短路,減少了內臟損壞。即使心臟停止跳動,呼吸停止,也往往是一種暫時現(xiàn)象,通常稱為雷擊假死。辨別的方法是觀察受害者的身體是否出現(xiàn)紫藍色斑紋,若未出現(xiàn),說明還未真正死亡,應迅速就地搶救。若搶救及時正確,還是可以復生的。值得注意的是,對雷擊假死的人員進行搶救,往往需要一段較長的時間,切不可半途而廢。(馬紅松)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http://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81695000,或登錄齊魯網(wǎng)官方微博(@齊魯網(wǎng))提供新聞線索。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