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認為,中國的文化遺產保護工作是在非常艱難的情況下進行的,快速的經濟發(fā)展、廣闊的地域、龐大的人口數量、頻繁的人口遷移等等,都為保護工作帶來很大的困難。但是,中國在發(fā)展經濟中做到了保護好文化遺產。其中,科技的進步在中國文化遺產保護中發(fā)揮著重要作用。
“例如,在四川地震災區(qū),中國在沒有任何國際援助的情況下,迅速恢復并保護了當地文化遺產。這是我們必須要向中國學習的!
古斯塔夫·阿羅茲說,中國是一個有著悠久歷史的大國,越來越具國際影響力,在許多領域都扮演著重要角色。在文化遺產保護方面,中國不僅用特殊的方法,將歷史文化和民族傳統(tǒng)融合在一起并保存下來,而且擴大了文化遺產保護的國際合作,將自身成功的保護經驗及遇到的困難與世界其他國家分享。
“比如,面對物質文化遺產和非物質文化遺產,中國認識到保護工作離不開其中任何一個,在文化遺產保護方面做到了二者相結合。這就是世界其他國家能夠從中國身上學到的東西!
談及中國在文化遺產保護方面所面臨的挑戰(zhàn),古斯塔夫·阿羅茲表示,中國正處在快速發(fā)展中,這種快速發(fā)展或許會讓人們漠視珍貴的文化遺產,甚至認為它們在現代社會中無法發(fā)揮什么功用了,這對文化遺產的保護是一個巨大的挑戰(zhàn),同時也是一堂生動的教學。
但他表示,這種挑戰(zhàn),對中國來說很正常!拔覀円姷皆S多中國人以及中國的大學,正在告訴整個社會,這些文化遺產對中國的重要意義。中國面臨的挑戰(zhàn)很大,但我相信中國政府保護好文化遺產的決心同樣很大。”古斯塔夫·阿羅茲主席說。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