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大濟南》的拍攝仍在更新中。“我是從今年春天開始拍的,每張照片我只會簡單調(diào)整一下加上水印,我也不怎么懂后期,也不怎么喜歡動照片的筋骨。每天相機不離身,沒有固定的時間,也會嘗試不同的天氣。有時候一個鏡頭會固執(zhí)地拍幾天,挑一張最有感覺的,收錄下來。我的出行方式很簡單,自行車或者步行,只有慢下來,才能好好體會。”劉宗告訴記者。“《大濟南》能讓這么多人喜歡,真的很出乎我的意料。拍照片只是我一個微不足道的夢想,我只想等我老了,可以和我的家人再看看我們生活過的痕跡,沒想到有那么多人能跟我產(chǎn)生共鳴。有很多人同時也喜歡我照片下的文字,因為他們在我的照片中似乎找到了漸漸模糊的記憶。”
拍攝的過程,就是對美麗濟南的“再次發(fā)現(xiàn)”
能夠拍出如此溫情而動人的照片,劉宗應該和攝影緣來已久了吧。“通過《大濟南》這套照片,我也認識了很多朋友,有的熱愛濟南,有的熱愛攝影,我還建立了一個專屬濟南的小眾群體,來更好地體會這個城市。”劉宗說,“其實美麗源自發(fā)現(xiàn),發(fā)現(xiàn)出于了解,要想深入地了解一個城市,最好的方式就是了解她的歷史和體會她的性格,深入進去,你會發(fā)現(xiàn)身邊有很多題材,看不盡拍不盡,無法深入就總會抱怨身邊沒有風景,沒有什么可看的,沒有什么可拍的。朋友說過這么一句話:‘不識濟南真面目,只緣身在泉城路’。”
當很多人厭倦長期身處的城市,再也感覺不到任何美感時,他卻對濟南熱愛得更加深沉,相信生活就在此處。“我記得有一次夕陽特別壯觀,我步行上了立交橋,舉著相機拍了很多,還打電話告訴媽媽從窗戶里往外看看。當我陶醉完了,放下相機,發(fā)現(xiàn)身邊多了很多人,有的停下自行車,倚在欄桿上順著我看的方向望去,有的減速搖下車玻璃,也順著那個方向望過去,當時我很激動也很感動。”劉宗說,“其實大家都很熱愛自己生活的城市,只是車水馬龍之間,很少有人會留心。”“濟南的很多內(nèi)在美,除了印在城市名片上的那些泉城特色,還有它骨子里的韻味兒,傳統(tǒng)文化的根深蒂固、民間作坊的傳統(tǒng)工藝以及數(shù)不盡的特色美食,這都是一種美。外地人來濟南是想體會在他家鄉(xiāng)體會不到的美,而并不是那些在任何一座城市都能找到的現(xiàn)代與繁華。”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