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網(wǎng)11月30訊 據(jù)山東廣播電視臺電視公共頻道《民生直通車》報道,田大媽做保潔工作,每個周日是她休息的日子。10月13號恰逢星期六,田大媽趁中午工作休息的時間,抽空來到七里堡商貿(mào)中心,想買點兒新鮮牛肉,第二天給兒女們做一頓美味大餐。田大媽走到一家專門批發(fā)牛羊肉的攤位前。攤主說要價22元一斤,經(jīng)過一番討價還價,最終20元錢談攏。看著價格實惠,田大媽要了一塊兒,稱重4斤7兩3,95塊錢。買完牛肉后,田大媽回家,把所有的肉切成塊狀兒,泡好,就上班去了。下午4點下班回家,又把牛肉燉上。燉的過程中,發(fā)現(xiàn)肉有些不一樣。田大媽說,只燉了半個小時,肉就爛了,一嘗,原來是豬肉。
田大媽說,之所以認定買來的牛肉是用豬肉冒充的,是根據(jù)她多年的廚房經(jīng)驗。一般來說,牛肉吃起來肉老,豬肉吃起來肉嫩。而眼前燉出來的牛肉不但聞起來,沒有牛肉味兒,吃起來也是滿口的豬肉味兒。確定買的牛肉就是豬肉后,田大媽這氣不打一處來。第二天早上,田大媽就找賣肉的女攤主理論。市場里賣的豬肉10塊錢一斤,是牛肉價錢的一半兒,也許是覺得理虧,女攤主沒有反駁,立馬妥協(xié)了,把多收的一半兒錢給了田大媽。
田大媽所說的鑒別牛肉、豬肉的方法,相信有生活經(jīng)驗的人,都會認可。確實,牛肉還是豬肉,不用靠看,吃也能吃出來。也許正因為如此,賣肉的攤主才覺得理虧,把多收的錢退給了田大媽。七里堡這家攤位到底有什么貓膩?請看記者的深入調查。
賣肉遮遮掩掩 退肉二話不說
凌晨4點鐘,七里堡商貿(mào)中心牛羊肉銷售區(qū)已經(jīng)十分繁忙,記者看到,不少攤位已經(jīng)開始營業(yè)。案板上擺放的肉塊頭兒大大的,顏色鮮紅,看起來真是牛肉。記者注意到,多輛拉滿白條豬的貨車已經(jīng)停在旁邊的卸貨區(qū),工人們把豬肉卸下來,開始往各個攤位上送。田大媽的肉是從178號攤位購買的,豬肉會不會送到這個攤位呢?記者在攤位前仔細觀察,直到清晨5點鐘,178號攤位才開門營業(yè)。記者注意到,豬肉并沒有送給它,攤主銷售的肉是之前已經(jīng)備好的。這些備好的肉會不會有什么貓膩呢?
中午時分,記者來到攤位前看了看案子上的牛肉,發(fā)現(xiàn)其中的一塊兒肉,纖維較細,帶著厚厚的脂肪,很像是豬肉。和一般做生意的不同,當記者說要買那塊肉時,這位攤主卻遲疑了一會兒,不想賣它,并向記者強調她的理由。攤主理由是,那塊肉煮肉不嫩。攤主推銷另外一塊兒肉,既然都是牛肉,為什么不能想買哪塊兒買哪塊兒呢?記者感到奇怪,堅持要買那塊兒可疑肉,沒想到,攤主更固執(zhí)。在攤主的一再堅持下,記者只好買了另外一塊兒肉。就在記者準備離開的時候,攤主還在強調她的理由。
記者仔細觀察買回來的這塊兒肉,發(fā)現(xiàn)有些不對勁。乍一看鮮紅如牛肉的肉,其實,有些地方卻泛起了白,纖維也很細。記者把它和從超市買來的牛肉做對比,發(fā)現(xiàn)超市的牛肉通身通紅,纖維很粗。記者將肉一切兩半兒,拿著其中一半兒,找到攤主。和對待田大媽的處理方式一樣,攤主二話不說,就把肉給退了。
肉煮了,找攤主,攤主把豬牛肉的差價退給她。記者買了塊兒肉,切了一半兒,也拿回去找攤主,攤主把肉錢退回來了。是豬是牛,大家心里都清楚。但是,即便你、我、攤主心里都清楚,想要說清楚這肉究竟是豬肉還是牛肉,卻不是一件簡單事。找權威部門鑒定?但想要鑒定出結果,難上加難。
豬牛肉鑒定 難倒多部門
從七里堡商貿(mào)中心買的肉,來到山東省疾控中心樣品受理辦公室,當問起能不能檢測它的身份時,工作人員竟然一臉茫然。山東省疾控中心衛(wèi)生檢測檢驗管理部工作人員說,肉是什么品種鑒定不了,這個屬于獸醫(yī),要組織部門鑒定,不能靠理化檢測。沒有方法,自然無法鑒別。記者只好又來到濟南市質監(jiān)局。沒想到,這里拿這塊兒肉也沒轍。按照工作人員的說法,記者又來到山東省畜牧獸醫(yī)局試試。記者了解到,山東省獸藥質量檢驗所承擔著肉、蛋、奶及其加工制品檢驗任務。不僅這里,記者又聯(lián)系到山東農(nóng)業(yè)大學動物科技學院,同樣,大學里的專業(yè)人員也是束手無策。難道真就檢測不了嗎?記者了解到,多部門無法檢測豬牛肉的新聞,媒體曾經(jīng)報道過多次,但并不是所有地方都拿它沒辦法。廣州日報就在今年9月27號報道過,通過樣本DNA進行“熒光PCR”技術檢測,可以鑒別肉的屬性。湖南農(nóng)業(yè)大學動物醫(yī)學院也曾發(fā)表一篇類似的論文。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