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很多老巷子沒了 濟南話不能再丟
濟南時報8月26日訊 “尹家巷、寬厚所街、縣西巷……”對于不少積淀著濟南文化的老城區(qū)街道,在按察司街生活了大半輩子的“老濟南”秦女士仍能如數家珍。雖然已經81歲高齡,也不再居住在老城區(qū),秦女士還是習慣經;厝マD轉。“隨著城市發(fā)展,很多老街都沒了,但濟南的老話不能再丟失了。”秦女士說,由于身體原因,她沒法報名參加濟南話發(fā)音人,但她依然想為濟南話的保留作些貢獻。
24日下午3點多,記者來到秦女士的家中,得知記者也是濟南人后,秦女士便即興考起記者的濟南話。她拿起一顆葡萄放嘴里舔了舔,問記者這個動作用濟南話怎么說。“這是漱啦漱啦吧。”記者的話音剛落,秦女士就笑了,“濟南話里,這個動作應該是‘咪溜咪溜'.”秦女士告訴記者,她出生在按察司街南頭,在家附近讀完了小學和初中,之后又嫁到按察司街北頭,她的三個兒女也都出生在按察司街,這也是她會說一口地道濟南話的原因。
1950年,秦女士從師范類學校畢業(yè),開始教書。“當時我愛用濟南話給學生上課,他們聽得都可恣兒啦。”秦女士回憶到,上個世紀80年代中期,她用濟南話上了最后一節(jié)課。“當時我在電大講課,很多學生都是外地人,聽不懂濟南話。我只好在課堂上鄭重宣布,為了讓更多的學生聽懂學會,今后我用普通話上課。”秦女士說,雖然告別了“濟南話授課”,但她依然熱愛說家鄉(xiāng)話,濟南話已深入到她的骨髓中,只要能用濟南話表達的地方,她都不說普通話。
“以前,濟南老城區(qū)凡是丁字路口都有關帝廟,而現在這些廟和部分老街巷都慢慢消失了。”提起老濟南城的變化,秦女士總是有些傷感,這也讓她更加堅定了保護濟南話的信念,雖然身體條件已不允許她報名濟南話發(fā)音人,但秦女士還是愿意為保護濟南話作貢獻,“我曾經住的老院子沒了,家門口的老巷子也沒了,但地道濟南話絕不能再消失。”
記者了解到,尋找濟南發(fā)音人的報名方式有三種,除了電話和郵件報名外,現場報名的時間是8月25日至27日每天上午9點到12點、下午2點到5點。市語委辦將現場報名的地點設在濟南老城區(qū),位于歷下區(qū)按察司街66號(原歷下區(qū)教育局辦公樓一樓)。尋找濟南話發(fā)音人的報名將持續(xù)到28日,由市語委辦負責的報名工作結束后,將由專家組把關篩選。(記者 潘奕軒 實習生 王清華)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