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昨日霾籠城 重污染又現(xiàn)
隨著冷空氣的頻頻光顧,像往年這個時節(jié)一樣,霧霾又變得多起來。記者從市氣象臺了解到,2010年國家氣象局頒布了霾的觀測標準,從那時起,濟南的氣象資料里多了“霾”記錄,僅據(jù)這一項指標來看,夏秋空氣質量沒有比采暖季好多少。
霧算得上是氣象術語里的“前輩”,一到秋冬季會格外擾民;而身為“晚輩”,別看霾誕生時間短,危害性可不容小覷。為了盡快把霾“緝拿歸案”,全市各部門都展開了戰(zhàn)霾行動,市氣象臺也展開了專項研究,從氣象角度給霧霾天把把脈。
昨天傍晚 濟南13個點位現(xiàn)重度污染
23日8:00,省環(huán)保廳發(fā)布全省17市能見度排名,濟南能見度僅5千米,距離“藍天白云”的指標(能見度不低于10千米)還差一大截,盡管如此,這個數(shù)據(jù)還是讓濟南排在了第五名,因為當天早晨,我省大多城市都在遭遇霧霾影響……
23日17:00,全市15個空氣質量監(jiān)測點位中,出現(xiàn)了13個嚴重污染點位,PM2.5成為首要污染物。該時段,山東建筑大學監(jiān)測點PM2.5濃度值達209微克/立方米,是國家二級標準75微克/立方米的2.8倍。
預報今天 PM2.5帶來輕度污染
“東北的霧霾‘傳染’到濟南了?”市民孫先生表示疑惑。市氣象臺天氣預報員說,23日11:00左右,龜山觀測站就記錄下霾,但是和東北的霧霾基本沒有“親戚”關系。主要還是因為弱冷空氣的到來,高層大氣中“高空槽”攜帶著冷氣撲下,形成下暖上冷的“鋒面逆溫”,污染物被罩在逆溫層下。
23日7:00開始,濟南市區(qū)南風開始轉為北風,弱冷空氣到來,平均風力為2級,這樣的氣象條件污染物很難被帶走。市氣象臺天氣預報員說,隨著冷空氣的深入,過境之后空氣質量將有所改善,但24日是“過渡期”,仍有污染。
市環(huán)保、氣象部門聯(lián)合預報,24日濟南市環(huán)境空氣中首要污染物是PM2.5;空氣質量指數(shù)級別為Ⅲ級,空氣質量指數(shù)類別是輕度污染。易感人群癥狀有輕度加劇,健康人群出現(xiàn)刺激癥狀。建議兒童、老年人及心臟病、呼吸系統(tǒng)疾病患者應減少長時間、高強度的戶外鍛煉。
數(shù)據(jù)回顧 10月霾多緣于氣流“打架”
記者從市氣象臺了解到,2010年6月,國家氣象部門制定了霾的觀測和預報等級,從此之后,濟南的氣象記錄里才有了“霾”這個詞。該標準中規(guī)定,能見度在5千米至10千米之間時,為輕微霾,無需特別防護;能見度在3千米至5千米之間時,為輕度霾,應適當減少戶外活動;能見度在2千米至3千米時,為中度霾,外出時可戴口罩;能見度小于2千米為重度霾,建議盡量留在室內。
霾氣象資料顯示,通常被認為“秋高氣爽”的10月,也往往遭遇霾的困擾。2012年10月,龜山觀測站記錄了濟南有8個霾天、9個輕霧天氣,而當年的采暖季霾天反而較少,11月有2天,12月為3天,1月為6天。
為何“10月霾”頻發(fā)?有關氣象專家認為,進入10月,冷空氣開始變得頻繁,暖氣流的小尾巴沒有褪盡,冷空氣一來,兩股氣流“打架”,空氣濕度相應提高,霧霾隨之而來。然而這并不意味著采暖季空氣質量優(yōu)于10月,在大霧和霾同時到來時,氣象部門也會根據(jù)實際情況,優(yōu)先記錄大霧、濃霧天氣,采暖季的霧霾區(qū)分度并不明顯。
延伸閱讀:鄧昌發(fā):霧霾天氣不能總怪農民焚燒秸稈青島氣溫連降3天最低溫9℃ 霧霾天來襲影響空氣質量長春霧霾天氣強度破63年歷史紀錄煙臺入秋后首現(xiàn)霧霾天氣 10個監(jiān)測點輕度污染(圖)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