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摘編如下:
“嫦娥”懷抱“玉兔”飛天攬月,這一定格在中國人頭腦里的神話場景,如今得到真實再現(xiàn)。北京時間12月2日凌晨,“嫦娥三號”月球探測器攜“玉兔號”月球車順利升空,開啟中國首次月球軟著陸之旅。繼人造衛(wèi)星、載人航天、空間實驗室之后,浩瀚的太空再次見證了中國科技的實力。
問鼎月球,這是每個大國夢寐以求的太空探索項目。上世紀50年代到70年代,人類迎來第一個探月熱潮:蘇聯(lián)開展了64次探月,成功發(fā)射2輛無人探測月球車,帶回159克月球土壤;美國開展了54次探月,成功運行3輛載人月球車,最讓人津津樂道的則是1969年7月“阿波羅11號”飛船實現(xiàn)載人登月夢。
進入到上世紀90年代的第二個探月熱潮,日本、印度、歐洲、中國才在“探月俱樂部”中占得一席之地。盡管美國也沒有停止探月步伐,創(chuàng)造了撞月發(fā)現(xiàn)水、實現(xiàn)雙星環(huán)月探測等新成果,但這一波探月潮總體上戰(zhàn)績寡淡,而且自1976年后再沒有人類探測器在月球上軟著陸。30多年間,探測技術日新月異,而月球表面的探索卻裹足不前,F(xiàn)在,這個遺憾將由新興航天大國中國來彌補,開創(chuàng)諸多新的“第一”。
據(jù)航天專家介紹,“玉兔號”的腹部安裝了一個測月雷達,可以測量月球地底下30米深土壤層的結構和100米深的次表層結構,這是別的國家從沒有做過的!版隙鹑枴边實現(xiàn)了另兩大“突破”,首次攜帶天文月基望遠鏡,為把“天文臺”架到月球上打基礎;能夠長期監(jiān)測到地球等離子體層全貌,有助于研究太陽活動對地質災害的影響。
這些“首創(chuàng)”有力地回擊了一些國家酸溜溜的說三道四:“嫦娥三號”雖然做的是美蘇當年做過的事,但毋庸置疑擁有更大的高科技附加值,是這個時代的領先者。
1979年2月2日,正在訪美的鄧小平參觀休斯敦航天中心時,“體驗”了幫助阿姆斯特朗登上月球的月球車,并稱贊阿姆斯特朗“你是神仙”!坝裢锰枴逼鋵嵕褪侵袊吧裣伞钡那颁h,根據(jù)中國探月工程“繞、落、回三步走”目標,“玉兔號”是在為2020年無人采樣返回、2030年前完成載人登月做準備。等到那時,中國的“神仙”將會在月球上向全世界問好。正如一位西方科學家所言:“中國每次探月都是在上一次的基礎上邁進一步,15年后下一個在月球上行走的很可能就是中國人!
站在中國人的立場上,我們?yōu)橹袊教炜萍嫉倪M步與經(jīng)濟效益而歡欣鼓舞,為月球資源開發(fā)利用的大好前景所著迷。但是,外界的某種喧囂也令我們添了一份擔心:由于月球具有重大軍事戰(zhàn)略地位,被公認是“太空站的新制高點”,人類首波探月熱潮就是發(fā)軔于帶著濃厚冷戰(zhàn)色彩的太空競賽,加上資源危機時代各國對月球這個“資源高地”的覬覦,一些不友善輿論又開始宣揚“中國威脅論”,制造抹黑中國的氛圍。
和平探索、開發(fā)、利用太空,提升航天科技的民用轉化率,增加航天科技對國民經(jīng)濟的衍生效應,這是中國“太空計劃”的基本目標。對于中國的空間項目,歐洲國家對太空合作的興趣超過了太空競賽,這是一個積極的信號;美國不少專家也對其國內的“嫦娥威脅論”進行了反駁,認為“嫦娥三號”非但不會給美國月球探測器惹麻煩,還可能為美國月球探測任務帶來獨特機遇。美國人應該相信,“阿波羅號”登月時尋找的那位“帶兔子的姑娘”,在中國傳統(tǒng)寓意里,是善良、純潔和活力的象征,與“威脅”、“對抗”無關。
35年前(1978年)美中建交談判過程中,美國總統(tǒng)卡特讓他的特使帶了一份特殊的禮物給中國—一份“阿波羅號”登上月球時采集的巖石標本,見證了中美建交的歷史時刻;奧巴馬上任后,不止一次提及要和中國在太空領域進行合作。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