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報業(yè)辛迪加網(wǎng)站1月13日刊登題為《教育是個安全問題》的署名文章,作者為英國前首相托尼·布萊爾。
布萊爾在文中說,去年11月份,他時隔13年后首次在聯(lián)合國安理會演講,與過去氣氛差異之大令他吃驚。
他指出,2000年9月的世界似乎非常不同。人們那時嘗試著在柏林墻倒塌十年后明確新的安全秩序。誠然當時也有不少挑戰(zhàn),但是在討論消除發(fā)展中國家貧困時,氣氛是輕松的,甚至可以說是積極的。
如今,人們的情緒是消極的。2014年的開篇更令一切雪上加霜。隨便哪一天的新聞都有以宗教歧義為名進行的恐怖主義和暴力活動。施暴者有的是非國家行為體,有的是國家行為體;但是事件背景都是因宗教信仰分歧而產(chǎn)生的矛盾和沖突。
這是21世紀的新斗爭。除非標本兼治,否則人們無法取得勝利。
文章稱,今天,從遠東到中東,從歐洲到美國,人們都面對著一個奪走無辜生命、重創(chuàng)鄰里街區(qū)、破壞國家穩(wěn)定的禍害。為了對抗人們的努力,它在不斷升級、變化。
傳播暴力的極端分子在年輕人中遍布著強大的網(wǎng)絡,而且他們清楚教育的力量—無論是正式的教育還是非正式的教育。極端分子向年輕人灌輸誰意見不一,誰就是敵人的信條—不僅是他們的敵人,還是神的敵人。他們善于拿政治怨訴大做文章。他們播種仇恨的土壤因為無知而更加肥沃。
正因如此,布萊爾認為,應該開始把教育當做一個安全問題來思考。
極端主義者以神之名為殺戮找到正當理由。這是對高尚宗教可憎的曲解。而且無論是因其直接造成的破壞還是間接引發(fā)的矛盾和分裂,這都是一個威脅。所有的殺戮都是人的悲劇。而且隨后會引起一連串的痛苦和仇恨。籠罩在這種極端主義高壓下的社區(qū)彌漫著真正的恐懼,這種恐懼令人們無法去過正常的生活,讓人們彼此疏遠。
全球化加強、壯大了這股極端主義。極端主義不受國界所限,在世界各地涌現(xiàn)。人們的聯(lián)系空前密切,越來越多的人會接觸到與自己不同的人。因此人們更有必要尊重與自己不同的鄰里;但是也更有可能認為他或者她是敵人。
這里所說的不僅是伊斯蘭極端主義。目前也不乏因為信仰而針對穆斯林的極端行為。此外還有歪曲信仰本質的基督徒、猶太教徒、印度教徒和佛教徒。
正因如此,21世紀的教育對所有人都是一個安全問題。人們的挑戰(zhàn)是向容易受到恐怖分子感召的年輕人展示,有更好的表達意見的途徑,有更有意義的融入世界的方式。
好消息是,人們知道如何實現(xiàn)這一點。布萊爾以自己的信仰基金會作為例子稱,他們的學校項目致力于推廣全世界12歲-17歲青少年間的跨文化對話,目前已經(jīng)覆蓋了20多個國家。雖然只是滄海一粟,但他有幸見證了這些學生在與各種文化、信仰打交道時變得更加輕松自如。
這種類型工作的突出典型還有很多。但是他們?nèi)鄙賾械馁Y源、影響力和社會認可。
布萊爾表示,人們應調動起來,打敗極端主義,有必要在全球行動起來。所有的政府都應當嚴肅地負起教育年輕人接受并尊重其他信仰和文化的責任。沒有比這個更緊迫的問題。宗教沖突目前的確有可能取代上世紀以意識形態(tài)為基礎的斗爭,而兩者的毀滅力不相上下。
每個人都有責任表明自己比極端分子更高明—能夠互相學習,包容共處。而這也應當是青年人教育的核心內(nèi)容。http://news.sohu.com/20140117/n393679900.shtmlnews.sohu.comfalse參考消息http://column.cankaoxiaoxi.com/2014/0117/332880.shtmlreport1608參考消息網(wǎng)1月17日報道世界報業(yè)辛迪加網(wǎng)站1月13日刊登題為《教育是個安全問題》的署名文章,作者為英國前首相托尼·布萊爾。布萊爾在文中說,去年11月份,他時隔1 (責任編輯:劉盛錢) 原標題:布萊爾:21世紀的教育是個安全問題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