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biāo)題:世園神奇仙人掌:小如巴掌大如壯漢 身披白衣
小的不足巴掌大,大的比一壯漢還高,在世園會植物館溫帶館仙人掌展區(qū),200多種仙人掌頗為搶鏡。仙人掌多生活在熱帶及亞熱帶干旱地區(qū),它們身上的利刺也表示了生長環(huán)境的惡劣,因此仙人掌也常常被寓意為堅強。仙人掌種類繁多,觀賞性也很強,不過把這些家伙運到展館里,可費了工作人員不少心思。
個子高有的超2米
進入植物館溫帶館,四處既有高聳的樹木,也有高出土層不足一厘米的小花朵,滿眼的綠色讓人應(yīng)接不暇。沿著石頭小路蜿蜒向前,綠色戛然而止。黃色的沙土、堅韌的利刺出現(xiàn)在眼前,這就是仙人掌展覽區(qū)。
這里展示的仙人掌大多是平時難得一見的稀罕品種:有的像小球一樣“蜷縮”在地上,三兩個湊在一起,很是可愛;有的“倚靠”在支架上,挺拔地“站”著;還有的仙人掌有2米多高,游覽者不得不仰著脖子觀賞它的容顏。郝曉哲是負責(zé)布展的工作人員,他告訴記者,整個仙人掌展覽區(qū)共有200多個品種,大部分都是平時難得一見的稀罕物。
長利刺平均8厘米
仙人掌屬于多肉植物,雖然外表都是利刺,但內(nèi)部水分卻十分充足,同時仙人掌也是反映當(dāng)?shù)貧夂蜃詈玫囊环N植物。 “其實植物都是很‘聰明’的,它們的結(jié)構(gòu)、外形等都能很好地適應(yīng)當(dāng)?shù)丨h(huán)境。 ”說著,郝曉哲指著一個小型仙人掌球說,這個仙人掌與普通的仙人掌不同,除了有利刺之外,外表還有一層像蠶絲一樣白色“衣服”。 “它叫白翁,生長的地區(qū)紫外線十分強烈,植物為了防止被灼傷,便在外表‘生’出一層白色的物質(zhì)。 ”
在白翁后方,一棵一人高的仙人掌十分顯眼,這棵仙人掌的利刺比其他種類要鋒利,使人望而生畏。 “這棵名叫近衛(wèi)柱,原產(chǎn)在玻利維亞、阿根廷附近。 ”近距離觀察,近衛(wèi)柱平均的刺長達8厘米。 “刺長而且鋒利,說明這類仙人掌生長的區(qū)域環(huán)境條件十分惡劣,長刺也是在警示自然界中的其他生物,要遠離自己。 ”
模樣怪酷似小拳頭
展覽區(qū)一側(cè),一棵約1.5米高的仙人掌上系著紅繩,固定在支架上。仙人掌主干上分出了很多小的分枝,分枝像一個個握緊的小拳頭一樣向上沖,這棵仙人掌也因此有一個貼切的名字——山影拳。不過這棵山影拳可不是外出選購的,而是由青島市民捐贈的。
“當(dāng)時在布展時,有位市民主動聯(lián)系我們,說家里有一棵養(yǎng)了很久的山影拳,已經(jīng)有一米多高,問能不能放在植物館里展覽。我們當(dāng)時聽了很興奮,因為這么高個頭的山影拳比較罕見。”放下電話后,郝曉哲的同事便開車趕到捐贈的市民家中,將這棵山影拳搬到了場館里。“由于時間比較長,山影拳的底部已經(jīng)有些變化,使得它不能‘獨自站立’,必須要通過支架固定。 ”
搬運難自備針線包
不管是哪類仙人掌,都渾身是刺,如何將它們從外地運到展館并進行布展,是郝曉哲和同事們遇到的一個大難題。 “為了防止被刺傷,在運輸時,每棵仙人掌外側(cè)都包裹著塑料泡沫,我們在搬運時也都戴著防護手套,不過有的仙人掌刺太長,還是容易被刺傷。 ”
郝曉哲說,仙人掌進入場館前,來自廈門的植物專家對展區(qū)進行了詳細的規(guī)劃和布置,之后再將仙人掌一一放入。 “當(dāng)時專家到場館幫忙時,隨身帶著針線包,我們還覺得奇怪,原來這些針線包是專門幫忙挑刺的。 ”郝曉哲說,“有的仙人掌用手掌輕輕一碰,就能被扎上上百根小刺,被扎上之后,就要用細針將刺一根根挑出,很是麻煩。 ”
相關(guān)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