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趵突泉水位走低 回灌補源的500余萬噸水去哪兒了
“天氣這么干燥,什么時候才能下一場雨呢?”最近,很多人見面問候的第一句話不是“你吃了嗎”,而是對天氣吐吐槽。濟南多日不下雨,不僅人身上感到不舒服,樹木、莊稼、水等都“過”得不舒心:一邊是回灌補源,一邊是地下水位的下跌;景區(qū)里的竹子也集體枯黃……
3月21日起,錦繡川水庫向泉瀘——— 錢家莊強滲漏帶補水,每天補水1萬噸
4月2日起,錦繡川水庫向大澗溝強滲漏帶補水,每天補水1萬噸
4月1日起,臥虎山水庫放水量增加至每天30萬噸
【持續(xù)走低】
盡管濟南今年早早啟動了回灌補源的應急預案,但地下水位仍然在持續(xù)走低,雖然偶爾有小反彈,但很快又滑落。9日,趵突泉水位已降到28.25米,距離28.15米的黃色警戒線只有0.1米了。一邊是回灌補源,一邊是地下水位的下跌。這引來了不少市民的疑問:回灌補源究竟有多大作用?
【市民疑問】 地下水位沒回升 500萬噸水補哪了
9日,趵突泉水位到了28.25米,與8日相比,地下水位一天之內(nèi)降了0.04米。
從今年3月3日起,濟南市已啟動了回灌補源應急預案。臥虎山水庫回灌補源最初的放水量為每天10萬噸,從4月1日起放水量增加至每天30萬噸。3月21日起,錦繡川水庫首次通過輸水干渠向泉瀘——— 錢家莊強滲漏帶補水,每天補水1萬噸。4月2日起,錦繡川水庫的輸水渠道預留出的分水口向大澗溝強滲漏帶補水,每天補水量也是1萬噸。
算起來,回灌補源的水量已經(jīng)達到了500余萬噸。不少市民不禁產(chǎn)生疑問:回灌補源的水究竟去哪了?
【部門回應】 春旱嚴重,影響回灌補源效果
記者采訪得知,這些水并沒有“失蹤”,也不可能完全蒸發(fā),毫無疑問,回灌補源的水已經(jīng)補充到了地下,最終與城區(qū)的地下水匯合。500萬噸水庫水既然已經(jīng)“入地”,為何地下水位卻在持續(xù)走低?到底要補充多少水源地下水才能夠回升1厘米?
然而,相關(guān)部門人員目前都無法給出一個確切的回答。水利部門人員稱,主要原因在于,補充多少水見效或補水多久起到作用,除非放在一個“理想”的狀態(tài)下,否則很難給出一個明確的答案,而濟南回灌補源并非是在一個完全理想化的狀態(tài)下進行,F(xiàn)在春季干旱嚴重,農(nóng)田春灌、地下水開采等,都會在無形之中影響回灌補源的效果。“現(xiàn)在干旱,地下水入不敷出,導致水位難以明顯回升。”相關(guān)負責人介紹,所謂“入不敷出”,就是補充的水量難以滿足開采的水量。盡管濟南已經(jīng)封閉了大量的自備井,減少了城區(qū)地下水的開采,但現(xiàn)在天氣干旱,越是不降雨,農(nóng)田越是需要灌溉,需水量變大,導致地下水的使用量也變大,僅靠回灌補源的水量已是無法徹底“拯救”地下水位了。
【謎題待解】
濟南擬做試驗掌握回灌補源確切數(shù)據(jù)
那么回灌補源對補充地下水究竟起多大作用?記者了解到,目前濟南也在計劃進行相關(guān)的試驗,以期掌握一個回灌補源作用的確切數(shù)據(jù),更好地利用強滲漏帶補充地下水。但水利部門相關(guān)負責人稱,無論如何,強滲漏帶可以補充地下水的作用是不容置疑的。
回灌補源的水量補充到地下,補充地下水位的路線又是怎樣的?對此,水利部門相關(guān)負責人解釋,水庫水沿強滲漏帶進入地下后,地下水就會交匯在一起,而后根據(jù)南高北低的地勢一路向北,最終到達城區(qū)。然而,地下水的分布究竟是“一碗水”還是“兩碗水”,至今是一個在討論的話題。但可以確定的是,地下水并不是沿著一個特定的路線走,并沒有設定好的一條“路”。進入地下后,它們就會成為一個整體,共同在地下奔向城區(qū)。
相關(guān)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