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落戶捆綁“超生罰款” 濰坊女孩難洗“黑戶”身份
央廣網濰坊5月12日消息(記者劉飛 實習記者田靖瑩)據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道,去年,張藝謀與妻子非婚生三子被征收天價社會撫養(yǎng)費的事兒一度引發(fā)了社會各界的關注,隨著該大片的“劇情”不斷深入發(fā)展,人們更是把目光轉向了“計劃外生育的落戶情況”.在我國,沒有按法律規(guī)定生育子女的公民,都應當繳納社會撫養(yǎng)費,否則,這新生兒就很難上戶口,成為俗稱的“黑戶”.我國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就發(fā)現,有1300多萬人沒有戶口,其中大部分是超生而沒有繳納社會撫養(yǎng)費的人口。
上個月,一封由32名律師、學者聯名的建議信,被寄往全國人大常委會和國務院。這些學者呼吁全國人大、國務院盡快清理各地新生兒落戶與計劃生育掛鉤的規(guī)定,在全國范圍取消計生與戶籍的捆綁,消除部分省市“無準生證不能上戶口”等不合理的現象。那么當前,這“計劃外”出生的孩子落戶到底有多難?
山東濰坊景先生的女兒已經5歲多,但一直沒有辦理戶口登記。孩子只有出生證明,沒有準生證。
景先生和妻子都曾有過婚姻,也各有孩子,離婚時孩子都判給了另一方。兩人2006一結婚就開始辦準生證,但因妻子長期沒在戶口所在地昌邑市居住、沒在昌邑體檢等歷史原因,準生證一直沒辦下來,F在孩子快上學了,不能再是黑戶。按照原本的出生落戶手續(xù),需要向派出所提供計生部門介紹信等材料。
昌邑市奎聚街道計生辦說,要先找村里、找計生局:
奎聚街道計生辦:你主要是把計劃生育關系先找地落下,你再看看需不需要交罰款,交多少錢。
隨后,景先生又到了昌邑市計生局,按大廳工作人員指示,景先生先到了政策法規(guī)科:
政策法規(guī)科:我這個科室是管你應該罰多少錢,但具體呢你怎么辦理,在哪邊辦理哪邊處理,你應該找規(guī)統(tǒng)科。
于是,景先生又到了發(fā)展規(guī)劃科:
發(fā)展規(guī)劃科:我這個科室只能在沒生孩子前給你批,生了孩子那就管不著了。
如此,景先生只好又再次回到政策法規(guī)科,這次被指回了起點,讓去大廳接訪處登記。
折騰一圈,景先生終于在大廳成功登記,但工作人員并未給出具體答復期限。
大廳工作人員:你說的信息我都登記下來了,只要老百姓反應的事我們都是先登記,只要符合政策,最快速度給你辦,不符合政策,我們就回應書面說明。
記者:幾天?
大廳工作人員:具體我們不負責給你辦,很快,我們很快。
這一趟走下來,景先生說,感覺就是一個字“懵”.對他們家的具體情況,誰都沒個準確的界定,即便想交社會撫養(yǎng)費,都無從交起。不過,今年2月山東省公安廳的一份文件讓景先生看到了轉機,那就是:《關于進一步規(guī)范出生登記管理有關問題的通知》,通知明確,超過1周歲且持有《出生醫(yī)學證明》申報出生登記的嬰幼兒,公安派出所應在調查核實基礎上報縣級公安機關審批后予以辦理。那么,有了新政策,景先生的辦證之路會一帆風順嗎?
揣著出生證明和有關落戶的新文件,景先生到了昌邑市奎聚派出所,但卻被告知,當地還沒按這個執(zhí)行。
奎聚派出所:你來過是不是?沒下來。這個文件,反正就是省廳下來以后濰坊轉省廳的,到昌邑,昌邑再轉過來。那反正這個文件是一級一級往下發(fā)的,只能等。省廳這個文件很籠統(tǒng),具體需要什么材料派出所不知道。
2月出的文件,5月濰坊仍未依此執(zhí)行。有新聞報道稱:自新政策實施以來,山東省公安機關共為30余萬新生兒辦理了出生登記,其中1周歲以上的出生人員達12萬余人。據濰坊市公安局戶籍科工作人員講,現在只有濰坊市還沒有施行新政策。
工作人員:現在山東省只有濰坊沒有了,其他地方全都開始了。濰坊市政府不讓。本來4月1號要開始了,3月31號我們市公安局就同意,準備4月1號,結果市政府就給我們打電話,不讓弄。但是我們是在市委領導下,可能也快了。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