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河濟寧段帶動20萬人就業(yè)
“都說‘山東河看濟寧’,只要水運一停,北煤南運的1噸煤就要增加50元的成本,你說大運河重不重要?”22日,濟寧市港航局有關人士舉了這么一個例子。在山東,水運成本只是汽車、火車的七分之一到四分之一,內河航運的優(yōu)勢不言而喻。甚至,如果運河一天不通,就有1000到2000人滯留。
據(jù)介紹,在運河濟寧段,與運河相關的從業(yè)人員總量達到20萬人,帶動就業(yè)效果明顯。在濟寧人心中,運河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濟寧市港航局有關人士透露,曾有一個運河北段恢復通航的整體規(guī)劃推算,按照三級河道標準,大約需要200個億,就能把河道修到北京,實現(xiàn)大運河北段的重新通航。
濟寧市港航局一位負責人說,相比鐵路、公路,水運的成本優(yōu)勢明顯,而建設成本只是二者的幾分之一。
魯蘇兩省運河投入差距大
但在江蘇和山東兩省層面,運河發(fā)展的態(tài)勢卻截然不同,尤其是投入上,江蘇高出山東很多。
2013年,江蘇在大運河發(fā)展上投入了40多億元,而山東自2002年一直維持在年投入2億元的水平上。對此,一位航運界分析人士說,江蘇的水網發(fā)達,河道寬闊,山東正好相反,要發(fā)展航運,代價不同。因此,兩個省份對于內河航運建設的投入“沒法比”。
另外,江蘇一些工廠、電廠起初就沿河布置,甚至有自己的碼頭,如此工業(yè)布局也需要內河航運。相比之下,濟寧以北的鐵路運輸發(fā)達,而以南的鐵路運輸則接近飽和。多種因素都促使兩省對運河的政策側重不同。
水路太慢客運魅力小
那么,重新貫通大運河面臨哪些難題?聊城大學運河學研究院院長李泉認為,過去修建運河破壞了部分地區(qū)的水體,如果現(xiàn)在再將運河拓寬為底寬45米、河面加護坡寬100米的三級河道,其征地、林木破壞就無法用資金來衡量了。
濟寧市港航局有關人士也坦言,如果河道水位加高1米,就有可能帶來周邊土地鹽堿化等生態(tài)問題。不只這些,阻力還來自方方面面!皬臐鷮幦ツ详枍u旅游,如果坐汽車再坐20分鐘船,只需要1個多小時,但是如果全程走運河就需要3個小時。”
濟寧市港航局一位負責人說,港航局曾想發(fā)展自己的旅游開發(fā),但是卻遭遇了時間難題,運河旅游快的需要一周,慢的需要半個月,但中國現(xiàn)在沒有這么長的休假制度。“現(xiàn)在的交通工具太多了,過一個船閘需要等好幾個小時,我們自己都不坐船!备酆骄忠晃回撠熑诵χf。
運河戰(zhàn)略仍需整體布局
濟寧市不少酒店大堂里掛著一個“通”字。對于“運河之都”濟寧的人們來說,大運河通航的意義不只是重拾過去的輝煌,也代表因運河而生的城市生機。在通航河段北延至東平后,大運河有望在濟寧泰安恢復小范圍的通航!半m然比起歷史上還是差了一些,但我們希望吸引更多投資,實現(xiàn)新的航道建設。”濟寧市港航局局長玄志祥說。
聊城大學教授吳欣認為,大運河通航并非一個省份努力就能做到的事情,還需要更高層面的整體布局。近幾年,松花江、長江等河流的污染問題,讓船運商品受到更嚴格的限制。而濟寧市港航局總工程師高永剛擔心,如果隨著運河現(xiàn)狀繼續(xù)下去,今后便會“用的少、關注的更少”!安徽摪l(fā)展還是保護,只要這個關系處理得好,也可以在保護中發(fā)展運河,而不是死守!
有著“當代徐霞客”之稱的旅行作家李存修說,如果山東西部的內河航運搞起來,也會給這一地區(qū)的經濟發(fā)展帶來新機遇。濟寧市港航局有關人士表示,濟寧內河航運的發(fā)達,不僅對濟寧有利,還能輻射南方和華東地區(qū),因此具有全局影響。但僅僅依靠濟寧一個城市努力,力不從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