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環(huán)球軍事報道】中越1000多公里的漫漫邊界線,意味著在與中國存在領土問題摩擦的國家中,越南與菲律賓和日本有所不同。過去2300年間,郡守從這里走過,士兵從這里走過,移民從這里走過,商人從這里走過。今天越南的社會底蘊和文化精深之處,無處不見中華文明的色澤。在中國的歷史記述中,越南這片土地被貼上過很多標簽,如“南方疆土”、“藩屬國”、“法國殖民地”,當然也有“同志加兄弟”般的“友好鄰邦”。不過,越南的歷史文本則是一部滿滿的抗擊北方強鄰的“民族英雄傳”,它激勵著越南人團結,并保持對中國的警惕。20多年來,中越不斷深化雙邊交往,但大國與小國迥異的身段和生存邏輯并未因此而改變。
5月中旬,熾烈的陽光打在中越界河北侖河入?趯掗煹乃嫔希痰萌吮牪婚_眼。廣西東興市竹山村就坐落在海河交界處,村民世代捕魚為生。站在岸邊,漁民老葉指著遠處水面正中的兩個水泥立柱對記者說:“那是中越陸地邊界標號最末的兩塊界碑,1377號和1378號。”52歲的老葉清楚地記得,1989年中越最后一仗就在北侖河口打響。兩年后中越關系正;
鄰國交往符合這樣一個規(guī)律:士兵不越過邊界,貿(mào)易便越過邊界。上世紀90年代初,幾乎在邊界開放的同時,中國商人踏上越北的泥土路尋找商機,越南邊民渡過碧翠的北侖河販賣果蔬。20多年間,中越年邊貿(mào)額攀至百億美元,東興從僅有0.6平方公里的邊陲小鎮(zhèn)發(fā)展成樓宇林立、商客往來的開放城市。“在東興,幾乎無人不邊貿(mào)”,當?shù)厝藚鞘亟畮е浾咦呓执铮骸斑@里的一天從中午12點開始,到飯館茶樓談生意,過夜生活!眳堑募易逶谠侥虾久魇薪(jīng)營兩家貿(mào)易公司,規(guī)模不小。
吳守疆54年的人生被邊疆烙了印。作為老兵,他熟悉中越邊界兩側(cè)的每一座山頭,中越邊界廣西段約700公里沿途,每個村鎮(zhèn)都有他的戰(zhàn)友。今年5月,中越關系因南海問題趨緊,戰(zhàn)爭傳言一度泛起!氨仨毚虻脑挘覀冞@些人,全上!”吳守疆說。
1999年中越簽署陸地邊界條約后,越南人黎氏輝跑起邊境運輸。現(xiàn)在,他每天從諒山同登的家中出發(fā),穿行戰(zhàn)爭年代血流成河的叢林,通過廣西憑祥浦寨口岸,把一箱箱越南食品、香水卸在“國門”商貿(mào)城前,交給“越南特產(chǎn)”商鋪的中國老板。在1979年、1984年和1988年中越對抗時上過前線的黎氏輝認為,仇恨可以放下,但戒心不能!爸性绞穷I土與利益之爭,與越戰(zhàn)時期美越的意識形態(tài)之爭本質(zhì)不同”,他說。
中越重啟雙邊關系時,弱化1979-1989年那段歷史是雙方政府間達成的協(xié)議。中國社科院學者潘金娥認為,兩國當時都想排除阻力,盡快恢復關系,“暫且擱置戰(zhàn)爭對錯的爭論,交給歷史來判斷”。于是,在廣西那些經(jīng)營熱門線路“越南4日游”的旅行社門店里,《環(huán)球時報》記者總能看到這樣的標識—“不要和越南人談論政治”。
越南青年阿景在2008年中越完成邊界全線勘界立碑后,從友誼關進入中國。他在廣東鞋廠拿貨,把成箱的拖鞋銷往越南全國!敖炭茣餂]講1979年戰(zhàn)爭”,阿景將一沓人民幣遞給合作方的中國老板,扭頭對記者說,“在越南,這場戰(zhàn)爭只存在于老人們的記憶中!
有趣的是,在越南,近現(xiàn)代史部分的中越交往,包括中國援越抗法抗美、十余年軍事對抗及90年代后的新篇章,都被政府有意無意地淡化。但之前2000年的歷史糾葛卻被無限強化和渲染。
環(huán)球時報赴越南特派記者 劉 暢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