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精神源泉來自“基地”組織,但“基地”對各個分支機構的控制力卻不那么強。岳剛表示,新生代“基地”組織分支強調自我,自我組織、自我行動、自我保障,多獨立運作。
去年,“基地”組織核心影響力大幅減弱的趨勢愈加明顯!盎亍苯M織頭目扎瓦希里試圖調解敘利亞“基地”組織相關勢力之間的紛爭但遭拒絕,而ISIS公開與“基地”組織脫離關系,更讓外界大跌眼鏡。
另外,“基地”組織相關團體經(jīng)常不服從首腦扎瓦希里的要求,出現(xiàn)了殃及更多無辜的暴力攻擊,例如,在伊拉克對平民朝圣者的攻擊,在也門對醫(yī)院醫(yī)務人員和病患的攻擊,在肯尼亞購物中心慘案中對普通民眾的攻擊等。李偉認為,新興恐怖組織成員呈現(xiàn)比老一輩更加“殘忍”的特點。
恐怖襲擊呈現(xiàn)“碎片化”
當代恐怖主義組織的另一個主要特點就是趨于碎片化,岳剛認為,正因如此,“基地”組織實施大規(guī)模恐怖主義襲擊的能力下降,再加上西方各國的警覺,制造9·11恐怖襲擊那樣的事件已幾乎不可能,因此恐怖主義襲擊呈現(xiàn)小型襲擊此起彼伏、大型襲擊基本很少的特點。
美國國務院公布的《2013年恐怖主義形勢報告》中指出,盡管去年約有1.78萬人遭殺害,高于2012年的1.1萬人,但過去一年中大部分的恐怖襲擊規(guī)模較小,發(fā)生地也更集中。這份報告還指出,新一代恐怖主義分子比老一輩更殘忍的同時,也更懂得利用新媒體平臺和社交媒體傳播信息,制造恐怖效應,哈卡尼網(wǎng)絡和ISIS都深諳此道。
ISIS在伊拉克制造的轟動效應引發(fā)普遍擔憂,分析人士擔心,活躍于中東的恐怖組織會紛紛效仿,該恐怖襲擊為奪取政權。但岳剛認為,經(jīng)過十多年反恐戰(zhàn)爭,全球大多數(shù)國家都對恐怖主義保持高度警惕,要推翻合法政權難度很大,再加上他們都是游擊形式,無法和正規(guī)軍抗衡,只能是抓住薄弱環(huán)節(jié),或趁政府軍不備干幾票。
李偉也說,一些恐怖組織之所以能在一些國家興風作浪,一定程度上是因為得益于所在國局勢不穩(wěn)的土壤。
《2013年恐怖主義形勢報告》指出,去年在中東和非洲出現(xiàn)了更為猖狂和獨立的“基地”相關勢力以及同類組織,這些組織利用的,正是所在地區(qū)的政府薄弱和不穩(wěn)定狀態(tài)。
采寫/新京報記者 王曉楓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