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長期在家自學,會不會養(yǎng)成孤僻的性格?”“退學脫離集體,會不會無法與人溝通,影響以后人生的發(fā)展?”近日,不少網友熱議,肯定宗金羽成績的同時,也提出質疑。
“神童”:停掉數學課,在家專攻故事和探索
“我認為孩子在數學應用方面,只需要生活中能夠正常會算錢找錢就行了。”2012年宗金羽因數學偏科成績太差退學后,宗女士給女兒精心編輯了課程--故事、探索和數學,每天讓孩子在家上8小時的課。自從女兒對寫作產生興趣并“感覺時間不夠用”后,今年,宗女士又決定給宗金羽停掉了她“頭疼”的數學課,也沒有讓孩子接觸英語,而專攻故事、探索和宗金羽喜歡的手工泥塑。
對于這一很多人不理解的做法,宗女士認為自己只是尊重了女兒選擇生活的權利。“數學在一個普通人的一生中用到的機會并不多,英語不出國的話也完全沒用。我想讓她把精力專注在感興趣并對未來有用的事上,而不要浪費在沒用的事情上。”
回憶起短暫的校園生活,宗金羽表示自己更喜歡現在的生活,“好多同學都羨慕我可以不寫作業(yè)了……”談及女兒的退學,宗女士認為自己做得對。她坦言,自己曾經因為女兒數學很差出現的自卑苦惱不已,甚至連續(xù)幾天幾夜不睡覺,思考解決辦法。在家設置媽媽課堂也是她萬難之下思考出的解決辦法。
母親:我給孩子選擇捷徑,但不適合所有孩子
“孩子在學校學得累,老師教得累,但是孩子真正能夠學到的知識和付出不成正比。”宗女士認為,她能用最短的時間,讓女兒學到比在學校里多的知識,相當于走了一條人生的捷徑。
退學后勢必會面臨脫離學校集體生活,缺少同齡伙伴陪伴,可能會造成性格缺陷,這一方面如何彌補?宗女士坦陳,這是她目前唯一擔憂的事情,為此,曾試圖在家以超低價格開泥塑班吸引孩子來陪宗金羽玩,或者在孩子放學時間把宗金羽“趕”下樓去玩……但這些努力都因為各種原因失敗了,宗金羽也很難再融入到同齡孩子中。“有一次她回來跟我說,同學們在玩‘殺蝌蚪’的游戲,這對善良的宗金羽是個折磨。”宗女士認為,社會上不好的風氣已傳到學校里,她不想讓女兒受到這些不良現象的“污染”.
“離開學校有得也必定會有失,孩子不與同齡人接觸,不代表孩子不陽光,就算性格上會孤僻,但這也不是缺點。”宗女士以貝多芬、達·芬奇、郎朗等人舉例,認為歷史上凡是有重大成就的專業(yè)人士,性格上都是很孤僻的,而凡是比較圓滑的人,出成就比較少……“
如今,宗女士選擇帶女兒接觸社會,每周一下午,她們會一起到外面擺攤,賣宗金羽做的泥塑和書,見識社會;買米買菜,宗女士也常讓女兒代勞。”認識人生百態(tài)是最好的學習,金羽現在很陽光,我們的決定到目前為止都是正確的。“同時,宗女士也表示,她給女兒選擇的路適合女兒,不代表適合所有的孩子,”我不去評價別人,也希望別人不來評價我們,每個人都有適合自己的人生。“宗女士表態(tài)。
專家成功者只是個例,學校教育更適合孩子成長
記者了解到,類似例子不少。長沙市14歲少年王聰(化名)從初二就退學在家自學;湖南一名教師也默許過兒女退學在家自學;鄭州一位單身父親對女兒采取的也是自己授課的方式。
濟南高新區(qū)一位小學校長說,近幾年,一些對教育有自己獨特理解的家長,選擇讓孩子退學在家學習,且最終孩子成才的例子也確實存在,但這僅僅是個例,并不具有代表性和普遍性。“一個班級80%以上的孩子都有偏科傾向,若因此輟學不值得,很容易給孩子種上遇到挫折即逃避的心理。”該校長表示。教育界一位專家也認為,和把孩子關在家里相比,學校教育更適合孩子的成長,大多數成功人士還是依照傳統(tǒng)教育模式培養(yǎng)出來的。一個缺失學校教育的孩子,長大成人進入社會后,很可能出現諸多令家長預料不到的不適應。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