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5日,滕州市民劉先生向記者反映,在其父親所在的滕州市新康醫(yī)院內的荊河敬老院,往年都有集中供暖,今冬卻突然無法供暖了。老人身體不太好,寒冷的冬季恐怕會加重他的病情。眼看著還有半個多月就到了供暖季,在多次求助無門的情況下,只得懇請媒體幫助。
60余名老人面臨無暖冬天
記者隨后趕往荊河敬老院,并與院長孟繁田取得聯(lián)系。孟院長向記者介紹,由于院內老人多數(shù)年齡在75歲以上,最大的已經(jīng)92歲了,還有些老人身體不好,經(jīng)不起折騰,所以他們每年都按時繳費,按時供暖。“今年由于城區(qū)‘汽水置換’導致很多管道都重新改造,這也使我院供暖中斷,院內共60余名老人與所有工作人員將面臨今冬無暖的情況。”孟院長告訴記者:“從前每年都供暖,老人們也習慣了冬天有暖氣的生活。假如今年沒有暖氣,那還真為他們的身體擔憂。”
管道重新改造是無法供暖的原因
孟院長拿出一份滕州市人民政府在2014年9月4日下發(fā)的《關于印發(fā)滕州市城區(qū)供熱小區(qū)“汽水置換”工作實施方案的通知》,內附一份需進行“汽水置換”改造小區(qū)(單位)的名單。“在需改造的單位和小區(qū)中有我們院的名字,這就說明我們應該是今年‘汽水置換’的受益者,但現(xiàn)在卻這樣。”孟院長氣憤地說。
既然政府出臺了相關文件,那么為什么不按標準執(zhí)行呢?帶著這個問題,記者聯(lián)系了供熱方的負責人張廷元。“因為敬老院都是老年人,他們?yōu)榱顺鞘薪ㄔO忙碌一生,現(xiàn)在不能讓他們度過一個溫暖的冬季,我們也非常痛心,但這也是無奈之舉。”張廷元告訴記者:“早在十幾年前,敬老院就隨著我市第一批供暖的小區(qū)實施了集中供暖。當時主管網(wǎng)設在沿河路,而敬老院恰好在該路上,在這種情況下,從主管網(wǎng)開通一條管道通往敬老院是完全可以保證溫度的。但十幾年過去了,城市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今年我們將主管網(wǎng)設在善國路、荊河路這樣的主干道上,以保證更多小區(qū)供暖。現(xiàn)在距敬老院最近的二級管網(wǎng)在新興南路,但該路段離敬老院有200米距離,在這種情況下假如直接從二級管網(wǎng)上引一條管道通往敬老院,那溫度是遠遠不能保證的。想要敬老院供暖,而又保證溫度,那除非新建一座換熱站,可建一座換熱站要花費數(shù)百萬元,并且一座換熱站是保證幾萬至十幾萬平方米的小區(qū)或單位的供熱,而敬老院總共不到3000平米,所以依實際情況,我們只好這樣。”
供熱部門欲出資5萬購空調
雙方都有各自的難處,那么有沒有一個兩全其美的方法,可以讓老人們過個暖冬呢?張廷元告訴記者:“其實裝空調是比較明智的選擇,到時候我們會贊助5萬元,而且還會聯(lián)系街道辦事處以及供電部門將費用壓到最低。”
孟院長告訴記者:“雖然他們愿意出資5萬元幫助裝空調,但這是遠遠不夠的。我算過一筆賬,我們大概需要50臺空調,以每臺2000元算,這就得10萬元,再加上電費。另外,突然多了這么多空調,還得重新跑線路,這又是一筆不小的費用。” (特約記者 金亮)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