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3日訊(通訊員 郭威)一本最濟寧的郵票書《郵票上的濟寧》,日前由山東省集郵公司限量發(fā)行500冊,包括《文化大革命期間出土文物》、《荷花》套票及小型張等珍郵。
常言道,郵票是一個國家的名片,自然,郵票也會成為一座城市的名片。郵票,就是濟寧這座城市最多彩的名片。《郵票上的濟寧》作為專題郵票書,首創(chuàng)了編年體形式,第一次將濟寧題材郵票一網(wǎng)打盡,充分體現(xiàn)出濟寧文化的多元和厚重。
濟寧元素入選“國家名片”始于1973年。40余年間,中國郵政發(fā)行的濟寧題材郵票之多,完全出乎我們的想象,在玲瑯滿目的郵票世界里,已經(jīng)存在一個“郵票上的濟寧”,而且是一個頗為壯觀的大濟寧。郵票世界里的濟寧之大,集中體現(xiàn)在三個方面:一是濟寧題材的郵票數(shù)量多。從1973年11月20日鄒城野店遺址出土的《彩繪紅陶鼎》登上“國家名片”開始,到2013年7月13日發(fā)行的《琴棋書畫》特種郵票出現(xiàn)“弈秋”,中國郵政已經(jīng)發(fā)行濟寧題材郵票23套51枚,小型張、小全張8枚,數(shù)量之多,位居全國地級城市前列。二是濟寧題材的郵票品種多。40余年間,不僅發(fā)行了郵票、小型張、小全張,還發(fā)行了郵資封、郵資明信片、小本票、小版張、個性化郵票,包括了所有的郵資票品類別,可謂不缺項。三是濟寧題材的郵票主題多。涉及人物、文物、植物、風景名勝、古代建筑、建設成就、文學作品、故事傳說、重大事件等眾多題材,幾乎囊括了濟寧文化的精髓。全書7萬余字,詳盡詮釋了濟寧文化和郵票發(fā)行背景,可讀性、知識性空前。
郵票世界里的濟寧,實實在在是大濟寧。濟寧之大,不在面積,不在人口,而在文化。濟寧,是聞名中外的孔孟之鄉(xiāng)、禮儀之邦,這里的文化融南匯北,包容八方,多樣又多元。始祖文化、儒家文化、運河文化、水滸文化、兩漢文化、才子文化、佛教文化、梁祝文化、孝賢文化、山水文化等眾多文化“和而不同”,共存同生了數(shù)千年。在濟寧,“雅”文化與“俗”文化并存,上層文化與下層文化并存,“武”文化與“文”文化并存,山文化與水文化并存,儒、釋、道并存,呈現(xiàn)出豐富多彩的風姿,集中體現(xiàn)了中華文化海納百川的博大胸懷和厚德載物的精髓。這兒的任何一個文化,拿出去,到外地人手中,那都是“大寶貝”。開啟儒家思想文化先河,對中國社會歷史的發(fā)展產(chǎn)生極其重大而深遠影響的“五大圣人”孔子、孟子、顏子、曾子、子思子都誕生在這塊儒雅敦厚的圣土。 歷史的沉淀,文化的陶冶,使得濟寧成為中國人文景觀最集中最輝煌的地區(qū)之一。自古以來,濟寧名人輩出,名人系列自然也是濟寧元素大量融入郵票天地的重要原因,僅孔子一人的形象,就5次出現(xiàn)在新中國郵資票品中。濟寧,因其儒家思想發(fā)源地之特殊地位,成為具有深厚文化底蘊的城市,這里不僅有著以孔孟為代表的儒家文化,還有以梁山好漢為代表的水滸文化,一套《中國古典文學名著<水滸傳>》特種郵票,歷時10年,發(fā)行了5組20枚郵票、3枚小型張。濟寧不僅有以武氏祠為代表的兩漢文化,還有以梁山伯與祝英臺為代表的愛情傳說,也都分別發(fā)行了郵票。濟寧是幸運的,“荷花”是濟寧市花,中國郵政以“荷花”為題材發(fā)行了4枚郵票,1枚小型張,發(fā)行荷花題材郵資明信片3枚。深厚的文化底蘊,豐富的文化資源,為濟寧發(fā)行郵票奠定了堅實的文化基礎,也使?jié)鷮幊蔀槿珖l(fā)行郵票最多的地級城市。